好莱坞给广电总局的两记耳光
文/堕落黎黎
一 侠气
对中国功夫情有独钟的好莱坞导演有很多,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鬼才昆汀了。他捣鼓《杀死比尔》时让乌玛·瑟曼穿上了黑纹黄色劲装,又请来刘家辉饰演白眉道长,很明显是向李小龙以及邵氏武侠致敬。话说这个白眉道长,好在他本就是一个恶人。可以想象的是,就算这道长是个好人,在老美的影片里,怕也找不出多少仙风道骨。
仙风道骨是个很中国化的词汇,相必老美没几个真正理解。从仙风道骨引申出去,侠气更是纯中国的东西,就更别指望他们能领悟多少了。基于此,我对《功夫熊猫》没抱什么多余的想法。功夫也好,熊猫也罢,只图着能像《冰河世纪》一样乐呵那么一两个钟头也就心满意足了。
可偏偏是梦工厂炮制的这股侠气,给了我一份久违的感动,也给了中国电影界第一记耳光。
开篇熊猫的梦中场景,活生生的古龙风格已经叫人大感意外,而当浣熊五子之首悍娇虎夤夜狂奔,其余四子尾随而来,称要并肩作战与雪豹绝一生死的时候,一股侠气在我胸口喷薄而出,简直快要盈眶了。这股子侠气很熟悉,却又很遥远。若让我来追溯这份感觉,怕要追到十几年前。纵观近些年,七剑策马下天山没有给我感觉,金城武和老刘打得天都逆色了我也没有感觉,张东健拿张柏芝放风筝我更没有感觉。偏偏是这五个家伙,它们没有手持利剑,也没有古代剑侠飘逸的装束,却周身激荡着侠气。最要命的是,它们仅仅是虚拟的动物,并且产自好莱坞。撇开动漫界不谈,试问中国电影界,有多少年没有拍摄出让人感觉侠气荡然的影片了?
话说回来,我不敢声称我就理解了侠气是怎样一种东西。就天涯来说,这还是港产武侠和张氏武侠唇枪舌剑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以我的理解,侠气是一种不惧生死的英雄气概,大义鼎然的英雄豪迈,甘为平民打报不平,明知不敌也要亮剑的大无畏精神。简化到某一场景,若你身为平民,你也会为这样的人所震撼,激发出内心的侠义精神,甚至不惜性命以己微薄之力去帮助他(如《方世玉1》片尾的劫法场一役)。而银幕外的观者,也会为这一场景所感动,恨不能冲进去也帮上一把,又或者把自己代入成主角,体验这种为国为民的侠义情怀,完成一次精神上的临时涅盘。若没有这种感觉,一部纯意义上的武侠片可以说就失败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只能看动作,看剧情了。
要融合中国元素不难,《功夫熊猫》里处处都很中国。瓷器,毛笔,庙宇,还有豆腐,麻将,针灸。这些都是表,侠气才是魂。这股侠气从开篇展露端倪,在星夜狙击开始凝聚,最后在浣熊五子与雪豹决战悬崖时爆发,不敢说是淋漓尽致荡气回肠,至少给了我一份久违的感动。
二 龙
接下来要扇的耳光,范围就没这么广泛了。仅仅是这么一小辍,顶着砖家头衔不干人事的一小部分奴媚份子。
可以想象这么一个场景,某第三者强势驾临正室榻下,一番辱骂天翻地覆,口口声声你家官人早就不爱你了,他最爱的人是我。正室泪如梨花之际,官人驾到,揪住第三者就是一顿暴捶呀,接着大骂一声滚。第三者委屈至极,说你怎么可以这么对我,我全心全意地爱着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官人又是一顿暴捶,骂道:你少几吧自作多情了,有多远给我滚多远!
这是多么令人爽歪歪的场面啊!!!
中国人向来以“龙的传人”自居,从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可上海外国语大学某砖家偏偏要来找茬子,声称在西方文化中,龙是喷火吃人的怪兽,是邪恶的象征。为了避免西方国家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中国人必须放弃龙图腾。国人自然纷纷反对,在一阵抗议声中,砖家阵营偃旗息鼓。不吭声了不代表心里服气了,估计这砖家还是力挺自己观点的,指不定还觉着自己为建立世界文化共荣圈做出了贡献呢。
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让官人给这第三者一顿暴捶。《功夫熊猫》距龙图腾事件时隔两年,终于给了这群砖家一记响亮的耳光。熊猫被推选为龙之斗士,最高武学秘籍是含在巨龙嘴里的“神龙之典”,中国龙的标签以正面的形象被好莱坞用胶片宣扬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了正义的终极化身。而中国十二生肖之一,有“小龙”之称的蛇,这个在西方国家被视为“上帝所造万物中最狡猾的东西”,也凭借蛇拳在浣熊五子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了正义的代表。美国电影工作者展现了对中华文化最真诚的态度,谄媚于西方的砖家却彻底被主子给抛弃了,真叫人大感快意!
却不知砖家此时作何感想?
上面的正室官人,只是我基于砖家思想境界而做的一个不甚恰当的比喻。中国不是西方国家的夫人,不需要给官人端茶洗脚。他与西方国家平起平坐,共同执掌世界,他尊重世界各国的传统文化,更珍惜自己的灿烂文明。
题外话
标题显然有哗众取宠之嫌。其实真说起来,最该送给广电总局一个耳光。中国国足垃圾,是球员和足协齐心合力打造的胜利果实。而中国动画工业的停滞不前,我更愿意相信国内不是没有优秀的动画人才,而是被广电的政策扼制了创造力,想象力。广电是死不悔改型的,所以我也没有必要浪费口沫。如果他们真的有心改良,只需要记住两点:动画的受众不止是孩子,动画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而不是教育。
技术上的差距,我们可以慢慢弥补。制作理念上的差异,注定了中国动画永远是幼稚的代名词。
我很高兴四川地区恢复了《功夫熊猫》的放映,为灾区人民带来了难得的笑声,这比那20来部正在紧急赶拍或筹拍的地震片来得更加珍贵。而所谓的熊猫人赵半狄,这个傻X应该空投到四川自行人道毁灭,以实际行动为下落不明的1400余只大熊猫祈福。我想这群国宝至今不肯露面,是因为它们生气有这样的人类存在。
文/堕落黎黎
一 侠气
对中国功夫情有独钟的好莱坞导演有很多,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鬼才昆汀了。他捣鼓《杀死比尔》时让乌玛·瑟曼穿上了黑纹黄色劲装,又请来刘家辉饰演白眉道长,很明显是向李小龙以及邵氏武侠致敬。话说这个白眉道长,好在他本就是一个恶人。可以想象的是,就算这道长是个好人,在老美的影片里,怕也找不出多少仙风道骨。
仙风道骨是个很中国化的词汇,相必老美没几个真正理解。从仙风道骨引申出去,侠气更是纯中国的东西,就更别指望他们能领悟多少了。基于此,我对《功夫熊猫》没抱什么多余的想法。功夫也好,熊猫也罢,只图着能像《冰河世纪》一样乐呵那么一两个钟头也就心满意足了。
可偏偏是梦工厂炮制的这股侠气,给了我一份久违的感动,也给了中国电影界第一记耳光。
开篇熊猫的梦中场景,活生生的古龙风格已经叫人大感意外,而当浣熊五子之首悍娇虎夤夜狂奔,其余四子尾随而来,称要并肩作战与雪豹绝一生死的时候,一股侠气在我胸口喷薄而出,简直快要盈眶了。这股子侠气很熟悉,却又很遥远。若让我来追溯这份感觉,怕要追到十几年前。纵观近些年,七剑策马下天山没有给我感觉,金城武和老刘打得天都逆色了我也没有感觉,张东健拿张柏芝放风筝我更没有感觉。偏偏是这五个家伙,它们没有手持利剑,也没有古代剑侠飘逸的装束,却周身激荡着侠气。最要命的是,它们仅仅是虚拟的动物,并且产自好莱坞。撇开动漫界不谈,试问中国电影界,有多少年没有拍摄出让人感觉侠气荡然的影片了?
话说回来,我不敢声称我就理解了侠气是怎样一种东西。就天涯来说,这还是港产武侠和张氏武侠唇枪舌剑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以我的理解,侠气是一种不惧生死的英雄气概,大义鼎然的英雄豪迈,甘为平民打报不平,明知不敌也要亮剑的大无畏精神。简化到某一场景,若你身为平民,你也会为这样的人所震撼,激发出内心的侠义精神,甚至不惜性命以己微薄之力去帮助他(如《方世玉1》片尾的劫法场一役)。而银幕外的观者,也会为这一场景所感动,恨不能冲进去也帮上一把,又或者把自己代入成主角,体验这种为国为民的侠义情怀,完成一次精神上的临时涅盘。若没有这种感觉,一部纯意义上的武侠片可以说就失败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只能看动作,看剧情了。
要融合中国元素不难,《功夫熊猫》里处处都很中国。瓷器,毛笔,庙宇,还有豆腐,麻将,针灸。这些都是表,侠气才是魂。这股侠气从开篇展露端倪,在星夜狙击开始凝聚,最后在浣熊五子与雪豹决战悬崖时爆发,不敢说是淋漓尽致荡气回肠,至少给了我一份久违的感动。
二 龙
接下来要扇的耳光,范围就没这么广泛了。仅仅是这么一小辍,顶着砖家头衔不干人事的一小部分奴媚份子。
可以想象这么一个场景,某第三者强势驾临正室榻下,一番辱骂天翻地覆,口口声声你家官人早就不爱你了,他最爱的人是我。正室泪如梨花之际,官人驾到,揪住第三者就是一顿暴捶呀,接着大骂一声滚。第三者委屈至极,说你怎么可以这么对我,我全心全意地爱着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官人又是一顿暴捶,骂道:你少几吧自作多情了,有多远给我滚多远!
这是多么令人爽歪歪的场面啊!!!
中国人向来以“龙的传人”自居,从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可上海外国语大学某砖家偏偏要来找茬子,声称在西方文化中,龙是喷火吃人的怪兽,是邪恶的象征。为了避免西方国家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中国人必须放弃龙图腾。国人自然纷纷反对,在一阵抗议声中,砖家阵营偃旗息鼓。不吭声了不代表心里服气了,估计这砖家还是力挺自己观点的,指不定还觉着自己为建立世界文化共荣圈做出了贡献呢。
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让官人给这第三者一顿暴捶。《功夫熊猫》距龙图腾事件时隔两年,终于给了这群砖家一记响亮的耳光。熊猫被推选为龙之斗士,最高武学秘籍是含在巨龙嘴里的“神龙之典”,中国龙的标签以正面的形象被好莱坞用胶片宣扬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了正义的终极化身。而中国十二生肖之一,有“小龙”之称的蛇,这个在西方国家被视为“上帝所造万物中最狡猾的东西”,也凭借蛇拳在浣熊五子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了正义的代表。美国电影工作者展现了对中华文化最真诚的态度,谄媚于西方的砖家却彻底被主子给抛弃了,真叫人大感快意!
却不知砖家此时作何感想?
上面的正室官人,只是我基于砖家思想境界而做的一个不甚恰当的比喻。中国不是西方国家的夫人,不需要给官人端茶洗脚。他与西方国家平起平坐,共同执掌世界,他尊重世界各国的传统文化,更珍惜自己的灿烂文明。
题外话
标题显然有哗众取宠之嫌。其实真说起来,最该送给广电总局一个耳光。中国国足垃圾,是球员和足协齐心合力打造的胜利果实。而中国动画工业的停滞不前,我更愿意相信国内不是没有优秀的动画人才,而是被广电的政策扼制了创造力,想象力。广电是死不悔改型的,所以我也没有必要浪费口沫。如果他们真的有心改良,只需要记住两点:动画的受众不止是孩子,动画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而不是教育。
技术上的差距,我们可以慢慢弥补。制作理念上的差异,注定了中国动画永远是幼稚的代名词。
我很高兴四川地区恢复了《功夫熊猫》的放映,为灾区人民带来了难得的笑声,这比那20来部正在紧急赶拍或筹拍的地震片来得更加珍贵。而所谓的熊猫人赵半狄,这个傻X应该空投到四川自行人道毁灭,以实际行动为下落不明的1400余只大熊猫祈福。我想这群国宝至今不肯露面,是因为它们生气有这样的人类存在。

我很高兴四川地区恢复了《功夫熊猫》的放映,为灾区人民带来了难得的笑声,这比那20来部正在紧急赶拍或筹拍的地震片来得更加珍贵。而所谓的熊猫人赵半狄,这个傻X应该空投到四川自行人道毁灭,以实际行动为下落不明的1400余只大熊猫祈福。我想这群国宝至今不肯露面,是因为它们生气有这样的人类存在。
严重同意
严重同意
广电里的某些人是全球闻名的傻逼
狗屁的侠气,解释一下什么叫侠?气?
文章说的好啊 !!
在大笑中看完影片的,笑完之后也有点小感动,久违的感觉,真想不通那个赵在禁个啥?
[s:327]
[s:304]
[s:327] [s: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