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读卖新闻》5月29日文章,原题:中国灾难中的日本思维
发起人:半头石子  回复数:0   浏览数:2166   最后更新:2008/06/03 07:27:24 by
[楼主] 半头石子 2008-06-03 07:27:24
最近,广东东莞市委召开党代表会议,评议表决《东莞市委市Z/F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讨论稿)。《报告》提出,要以提高出租屋租住和经营成本的经济手段推动“新莞人”回乡创业。这里“新莞人”,指的就是那些工资低、文化低的农民工。我想,东莞正在发出明确“逐客”信号:东莞不欢迎农民工。(《南方都市报》5月29日)

东莞的本意不是故意与农民工过不去,这个政策背后的深意是谋求东莞城市发展的现代转型。今年年初,一名名叫夜郎锅王的网友,在网上发帖《浮华的外表沉重的肉身》直言东莞发展困境。东莞市领导对此给予了正面回应。这一切都在显示东莞正欲寻求发展转型。只不过从减少“新莞人”入手寻求城市现代转型,恐怕“药不对症”,无异缘木求鱼。

东莞富可敌省,但就城市的观感而言,既不现代,亦不繁华。这里看不到白领穿梭于高档写字楼的城市景象,这里没有高楼鳞次栉比、夜色流光溢彩都市繁华,这里的街道冷冷清清,多数人都集中在工厂里为生计忙碌。与其说这是一座现代都市,毋宁说是一座“世界的加工厂”。东莞外来人口占了多数,但与上海、北京相比,东莞外来人口学历水平、收入水平都很低。毋庸讳言,这样的城市人口构成,并不利于造就一座城市的繁华。不合理的城市人口结构尽管制约着东莞发展,却不是阻碍东莞转型的关键因素。

东莞转变成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城市人口构成肯定会发生变化。市民学历层次、教育水平、文明程度都将大大提高。但城市人口构成的变化,不是可以靠行政命令人为改变的。改变人口构成,前提是改变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

过去30年中,东莞走了一条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在这里经营的企业,“三来一补”占到了大多数。来自东莞市劳动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年末,统计在案的东莞企业共有23074家,其中“三来一补”型企业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三来一补”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大的竞争力在于廉价劳动力。东莞的发展模式,决定了这座城市吸引全国大量廉价劳动力。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打廉价劳动力成本牌的企业多,就会为外来农民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房租也无法从根本上阻挡农民工大量涌入东莞,他们无非想各种办法降低生活成本。

与其增加“新莞人”的生活成本,不如增加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生存成本。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增加土地成本,设置进入政策,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生存空间就会变小,城市的产业结构就会随之发生改变。

东莞现在这个政策,不但解不开发展困局的死扣,还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一是涉嫌身份歧视,伤害农民工感情。农民工为东莞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经济要转型了,就制定如此目的直接的政策未免让人寒心。二是有损公平。东莞可以说不再需要这么多农民工。但任何一个城市,不管多发达,都不可能只是高级白领的城市,不可能没有外来人口,没有低收入阶层。这个旨在谋求发展转型的政策无疑会伤害一部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利益。

东莞“逐客令”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城市管理者的转型急躁症。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