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园林乌托邦》 开幕倒计时
发起人:velvetgolden  回复数:22   浏览数:3125   最后更新:2008/05/09 16:04:25 by
[楼主] 小青年 2008-05-08 04:47:57
转:罗菲的博客[url]http://luofeiart.blogbus.com/

残局?


有人把昆明创库前段时间的风波称之为“抗租减租”运动,就目前来看,成果不明显。厂方依旧坚持100%的涨幅,且一年一签。商铺方坚持抗租减租,争取自身利益。媒体也多是把各方意见综合起来或者偏向某一方(既有袒护艺术机构的也有袒护厂方的),目前为止基本没有一种建设性的声音出现,因为没有一个真正懂得艺术懂得创库又懂得创意产业还懂得民生的人出来说话。

昆明创库目前的尴尬境地和云南艺术生态的特质是一样的,虽然有着独特的草根品质,时而朝气腾腾、创造力爆发跟泼水一样容易,时而也懒散无作为,虽然在一起都融洽,但在面对共同利益时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团体分担责任,缺少一个向公众传达正确信息和价值的管道,比如有人认为涨价是合理的因为这里的消费高,但殊不知这里的消费量也少的可怜,虽然有时人气很旺但都大多是免费的午餐。这就涉及到非营利机构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或者说厂方是否应该考虑各方经济利润再来谈涨租率。昆明创库在公众方面既得不到更广泛的扶持与理解,自身也无法突破这个局。云南当代艺术、艺术家的有限性?

下面是在网上搜到的一篇文章,来自昆明房产的一个论坛,很多立场仍然基于未理解昆明创库之真实现状,但最后一点说的还是对的:“我们非常支持创库艺术家独立创作的状态,但反对少数艺术家枯竭的民生情怀!”

[attachment=92757]

昆明创库抗租减租,艺术家民生关怀的沦丧!

2008年3月上旬,昆明各家媒体陆续报道了位于昆明市云南白药厂附近的机摸厂,也就是利用工厂的旧车间而建起的名为“创库”的艺术群,因为传言要涨租金、开发商进驻而导致创库倒闭的消息。

消息一经报料,通过媒体记者的报道,一度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许多人为此十分感慨,认为昆明创库作为全国乃至国际上声名显赫的艺术阵地,在城市森林里自由的生活了7-8年,解放了多少人艺术的感觉,突然因为世俗的原因而关门——十分荒唐而可笑。有人问,到底经济效益重要还是社会效益重要,昆明需不需要一个特立独行的艺术家园,以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最后,出租方照顾创库的特殊价值,根据不同建筑物形态,还是涨了租金,事情也算告一段落。但我们不禁要问,此次创库事件深层次是一个什么事件。

第一个问题,谁向媒体报料,目的何在。这个问题颇为简单,肯定是创库的经营户报料。目的是,通过舆论力量向出租方施加压力,抗租或减租。

第二个问题,利用媒体的力量达到个人经济目的,是不是一种别有用心的企图。创库的经营户虽然不是职业的新闻策划人,但知道如何制造新闻点,比如,创库要拆了,不存在了,掀起烟幕弹,混淆视听,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个人认为,此次创库事件是一起精心策划的事件。然后,得到报料的记者,陆续进入了商户们设计的圈套里。

第三个问题,创库的租金需不需要上涨。这个问题有两个背景:

一是全国通货膨胀已经成妇孺皆知的事情,哪家不知道自家的柴米油盐肉纷纷涨价,用专业术语讲2008年2月的CPI高达8.2,而机摸厂作为倒闭国营企业,早失去自我创造利润的能力,全指望创库制造点租金,来解决职工们的生计问题。

二是创库租金之低令人感到夸张,据透漏,老房子租金仅20元/月/平米,知名画家的画室租金才几块钱.而去过创库的人都知道,去那的消费可不低呀,什么咖啡,什么名贵油画,什么西餐,不是一般工薪阶层能够去消费的地方.

结合上述两个背景,公众们突然间似乎明白了,创库的"抗租减租"运动无法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情和支持.凭什么支持!

第四个问题,创库艺术家的民生情怀。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一个城市响亮的名片。

在20世纪后20年,随着西方诸多思潮的涌入,中国很多知识分子进行了思想上的解放运动。卡夫卡等成为这些人思想上的领袖。时光进入21世纪,全球发生了极大变化,经济创富的浪潮不可阻挡。  

当然,我们极佩服在物质社会还能坚持自己思想的艺术家,我们也能容忍不闻世事、不闻柴米油盐价格、生活颓废、作风放荡的具有才能的艺术家——这是他们的私事,但当与社会碰撞的时候,自私自利,保障个人利益,不闻不问他人利益,是不是不妥呢?

我们非常支持创库艺术家独立创作的状态,但反对少数艺术家枯竭的民生情怀!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