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推的年轻艺术家!(一)
发起人:礼宾  回复数:30   浏览数:4502   最后更新:2008/03/06 09:25:17 by
[楼主] art-nai-nai 2008-03-04 13:12:45
.
展览主题:混生2
参展艺术家:金锋、梁伟、马永峰
策划:翁志娟
开幕酒会: 2008年3月8日下午4点
展览时间: 2008年3月8日— 4月6日
展览地点: 北京方音空间
联系电话: 010-84599257
电子信箱: [email]info@funartspace.com
网站:[url]www.funartspace.com


3月8日即将举办的《混生2》为2006年展览《混生1》的延续。

“混生”是一种混杂且个性化的生存状态,它并不朝着同一个方向走,是个体在集体里的生活方式。表现在艺术方面,即在当下社会环境里,受意识形态影响的东西很少,艺术家们转向更为个人化的方向发展。

参展的三位艺术家作品之间几乎没什么联系:金锋的作品是影像化的个人主义、梁伟的是工业社会背景下的新锐绘画、马永锋的作品偏向于研究摄影与媒介学。整个展览呈现了在混杂多样的当代艺术大背境下,并存于艺术生态圈内相似节点上的三位艺术家,在作品中所形成的个人概念,样式及思考,是完全不一样的。


Title: Disorientation II
Artists: Jin Feng、Liang Wei、Ma Yongfeng
Curator: Weng Zhijuan
Opening: Mar 08, 2008 Saturday (16:00)
Date: Mar 08, 2008 - Apr 06, 2008
Venue: FUN ART SPACE
Tel: +8610 84599257
Email: [email]info@funartspace.com
Website:[url]www.funartspace.com

The expectant exhibition 《Disorientation II》 held on the day of 8th Mar 2008 is the continuance of 《Disorientation I》in 2006.

The word “Disorientation” refers to an existence state of being both mixed and individual. It will never walk in the same direction; it’s an existence way of the individual in the group. If it is shown in the aspect of the art, it means that the few things can avoid being influenced by the ideology in present social background, while the artists tend to develop with the direction of individualization.

The exhibited works of the three artists seem to be of no connections to each other: the works of Jin Feng are of individualism of idolization, while the works of Liangwei are new typed painting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society, and the works of Ma Yongfeng are partial to studying the photography and the media science. The whole exhibition will show the different person conceptions, styles and the considerations formed during the works finished by the three artists coexisting on the similar joint of the artistic ecological circle under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multiple typed contemporary arts.
[沙发:1楼] guest 2008-03-04 08:57:07
顶金老师!
[板凳:2楼] laodeng 2008-03-04 09:56:26
[s:326]
[地板:3楼] guest 2008-03-06 13:21:41
期待中
[4楼] guest 2008-03-06 16:29:20
这种展览需要策划吗?
[5楼] guest 2008-03-06 16:47:02
[quote]引用第4楼guest于2008-03-07 00:29发表的  :
这种展览需要策划吗?[/quote]
这种问题需要回答吗?[s:322]
[6楼] guest 2008-03-07 10:26:58
[s:304]
[7楼] guest 2008-03-07 10:42:32
好拦的人
[8楼] guest 2008-03-07 10:48:23
明天就开幕了
[9楼] guest 2008-03-07 12:42:29
梁为是谁??
[10楼] guest 2008-03-07 13:18:27
金锋是小的内个
[11楼] guest 2008-03-07 14:57:36
谢谢老大加亮加粗! [s:323]  [s:333]
[12楼] guest 2008-03-08 01:18:28
是青丝员的老婆吗
[13楼] guest 2008-03-08 06:28:38
金老师,我顶你
[14楼] 办证 2008-03-09 16:25:08
金锋展览现场:
[attachment=85300] [attachment=85301] [attachment=85302] [attachment=85303] [attachment=85304] [attachment=85305]     


梁伟展览现场:
[attachment=85306] [attachment=85307] [attachment=85308] [attachment=85309] [attachment=85310] [attachment=85311]


马永峰展览现场:
[attachment=85312] [attachment=85313] [attachment=85314] [attachment=85315] [attachment=85316] [attachment=85317]
[15楼] guest 2008-03-09 17:45:42
《混生II》(Disorientation II)展览前言

3月8日即将举办的《混生II》为2006年的《混生I》展览延续,由于展览场地方音空间内部的格局去年被重新改造过,《混生II》在的展览布置上,相较于《混生I》,将更适合三位艺术家的共同展出,此次的参展艺术家为金锋、梁伟、马永锋。“混生”是一种混杂且个性化的生存状态,它并不朝着同一个方向走,是个体在集体里的生存方式。表现在艺术方面,即在当下社会环境里,受意识形态影响的东西很少,艺术家们转向更为个人化的方向发展。参展的三位艺术家作品之间几乎没什么联系:金锋的作品是影像化的个人主义、梁伟的是工业社会背景下的新锐绘画、马永锋的作品偏向于研究摄影与媒介学。整个展览呈现了在混杂多样的当代艺术大背境下,并存于艺术生态圈内相似节点上的三位艺术家,在作品中所形成的个人概念,样式及思考,是完全不一样的。

金锋作品展现了以课堂为背景的环境里,受体制支配的学生们很下意识的一种生存状态。有着十几年大学教师经验的艺术家金锋,对学生日常行为及生活习惯有着特殊的洞察力,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对他来说是难以磨灭的,这也是他个人经验中比例占据较大的一部分。金锋以他从教师身份转化到艺术家的身份的眼光,游离于学生的行为中,在影像上面表现为一种特殊的观看,即学生脸上的那一束被镜面反射的“光”,这也是艺术家金锋一厢情愿的以他教师的身份来刻画的。此时,艺术家金锋并没把学生放在“人”的因素上,更多是作为一种“物”的态度去分析。整个作品以一种孤立跟整体、个体与群体的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代人的学生面貌。

梁伟的作品运用了极多主义概念的手法,表达出对超级工业社会的极度发展后的个人臆想。在梁伟作品的画面里,被剥夺了原先属性的变形机械产品与废弃工业物并置,呈现为充满张力的密集线条与高纯度色块,无数的造型被杂乱的堆积、互相搓合、叠加繁殖,带给人一种具有暴力感的视觉冲击,这是城市过度发展与扩张的结果。艺术家用比较冷感的色调,使物与观者形成特定的心理空间。从对作品形式的感性把握上来看,无论线条感,体量的平面组合及色彩运用,其中的感性与直觉都呈现了一种的女性化特质。

在越来越被媒体操控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各个领域里,当代社会逐渐演变为由大众媒介建构的环境,世界变得也越加拟像化了。艺术家马永峰在他的一系列作品里,制造了一些源自博物馆陈列物的模型,通过摄影制作成的照片。通常,马永峰在博物馆里选择出自己需要的人工场景,运用装置的手法将之再现,继而通过影像、绘画、雕塑或者录像等其它媒介手法,把它再情境化。这产生的结果如同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所说的“超真实”拟像。鲍德里亚认为:“拟像不同于虚构或者谎言,它不仅把一种缺席表现为一种存在,把想象表现为真实,而且也潜在削弱任何与真实的对比,把真实同化于它的自身之中。”马永峰的这些介于摄影与非摄影之间的超媒介作品,是在他在重新镜像后产生的摹本,在此意义上,其中的装置也成为一种拟像,于是幻觉与现实相混淆,现实从作品中消失。
[16楼] guest 2008-03-09 17:47:37
马永峰:白垩纪
文/丹·史密斯

在ArtSway当代艺术中心三个画廊最大的一间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一座火山的形象。这件作品创作于马的工作室,照片真实地再现了博物馆的陈列。这件作品确实是引人注目的,它传达的是大自然的某种可怕的性质,但其传递真实的意图也颇具情感色彩。 这是一个从暗处引出的运作模式。红色和黄色的生动色调照亮了锯齿形的岩石,几乎使人联想到约翰·马丁启示录般的绘画《神诛大日》(1851-1853),充满火热动荡的图象。然而,在这里过目难忘的强烈印象几乎只是一种可以忽略的多样性,是对活动模型完成的某种尴尬的承认。这是一种运作中的低层次的神秘感。但再创作的强度透露出其自身的人为性而非一种虚幻的效果。裂缝出现在熔岩流的表面,而熔岩本身却让位于创作,对不可想象的热量和熔融岩石的理解主要由手绘效果体现。这些断裂有其自身的威胁感,层层幻象让位于下方的一些东西。无论用什么词来定义,我们与真实性都有一段距离。

2007年创作的《火山》突然转变是短暂的,因此另外两副大型作品在色调与方法上有了一个转变。《短吻副肯氏兽》是一副全景式的照片,它构成一个虚幻的物体。其边界为坚实的长方形,边缘与深色系的阴影由角落引以体现出倒置或凸出。其内部似乎有一个由模糊重叠的残骸所覆盖的凸起的沟槽。有一个明显的人为之处:它是一个化石的复制品,这个化石为九个的史前动物的残骸。如罗兰?巴特所言,是摄影这一额外的插入将两个不可动摇的化石的索引性从博物馆的系列展品中剥离出来。就像火山一样,有一种主题化了的升华,尽管状态相当弛缓。这不是对无介质大自然的升华,而是对暂时的深度与灾难的更文学性的表达。灾难在这里被确定为博物逻辑展览的推论实质,而不是什么让人担心的事物。

在《冬眠》这件作品中,马创作了一幅博物馆的透视画,其框架显示出其技巧的细节之处。画作用人工灯光照明,非常清晰,并分为代表日光的蓝色调和被红光照亮的圆形洞穴。灯光在手绘背景表面形成两个圆形亮斑,扰乱了一个不无辽阔的森林与山脉的幻影。背景的弯曲从透视画顶部的小视角可以看得见,它取代了地球曲率。在永不解冻的冰雪覆盖的树木后面,一个塑料网格顶棚代表星空苍穹。在细节的创作中,有一种可察觉的愉悦以及这些细节所提供给这些照片的张力。

在另外一个较小的画廊空间,火山被一个视频投影体现的活灵活现:喷发,闪光,发出微光,跳动。没有了火山爆发的声音与妖艳的辉光,但却让人感到欣慰而迷人,这正是第二个投影:这个投影与火山的自然力相反,在一个清晰的丙烯酸容器中,水体前后来回泼溅。它似乎是一个互动展览的记录,吸引孩童去操作可以显示动态液体的力学性质的装置。马努力创作出层层的不确定性和混乱以达到恰到好处的吸引人的效果。这些作品并不是对博物馆的奇特之处的偶然观察,而是出于一个非正式的或许是间接的致力于这些技巧的决定,这个决定使其对大自然的构造融入了一套文化理念。

《艺术月刊》2007年10月号

丹·史密斯现任教于伦敦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
[17楼] guest 2008-03-10 11:51:18
烂的没发说
[18楼] guest 2008-03-10 12:44:01
[quote]引用第17楼guest于2008-03-10 19:51发表的  :
烂的没发说[/quote]
除了烂不烂的,你鸭还会什么?
[19楼] guest 2008-03-10 15:55:58
梁伟画的不错。有戏。
[20楼] guest 2008-03-10 17:28:22
金锋的,很干净。梁伟很复杂,眼神很好。马永峰的,象是假的
[21楼] guest 2008-03-11 01:11:56
太差了,自然博物馆拍的猴子骨架,我小学没毕业就去拍过了,都对自博式的审美这么热衷,没劲
[22楼] guest 2008-03-11 07:19:06
[quote]引用第21楼guest于2008-03-11 09:11发表的  :
太差了,自然博物馆拍的猴子骨架,我小学没毕业就去拍过了,都对自博式的审美这么热衷,没劲[/quote]
这组照片研究的是摄影语言与媒介学,照片来源为艺术家从自博馆借来骨架重新搭建而成。
[23楼] guest 2008-03-11 08:04:17
[quote]引用第22楼guest于2008-03-11 15:19发表的  :

这组照片研究的是摄影语言与媒介学,照片来源为艺术家从自博馆借来骨架重新搭建而成。[/quote]
具体说说
[24楼] guest 2008-03-11 18:10:15
[quote]引用第23楼guest于2008-03-11 16:04发表的  :

具体说说[/quote]
貌似说得挺具体了。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