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第一?
发起人:艺术妈妈  回复数:20   浏览数:3106   最后更新:2008/03/02 04:43:35 by
[楼主] 弥撒 2008-02-15 15:25:24
尤伦斯空间:让我失落和惊喜
刘礼宾的个人博客

[attachment=82966]
85展览还有几天就要结束了,我赶了一个晚集,去了一趟798尤伦斯空间。

失落和惊喜七三分,七分是失落,三分是惊喜。

失望来自费大为对作品的选择,以及作品和空间的反差。

惊喜来自几件作品的品质。



(一)费大为的选择



85是一场人民自发参与的活动,并非由谁精心组织出来的运动。活动在先,后来的组织者(比如高名潞、朱青生、栗宪庭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历史功绩在于发现了这样一个活动,通过媒体披露了这样一个活动,在北京集中展现了这样一个活动,而非组织了这样一个活动。这样一个全国性的活动是组织不出来的,也不是随便哪一位历史的书写者可以穷尽的。20年过去,到了费大为手中,民间活动变成了名人堂。不知道费大为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我期待在展厅中看到民间的力量,可是没有,



(二)作品和空间的反差



尤伦斯空间中弥漫的是贵族气息,空间太奢侈了,设计的很出色,我总是仰着头看,心里惊惧资本的力量。让我感觉好像不是在798,也难怪,798早就精致化了,尤伦斯只是一个集中体现。几件当年的愣头小子做出的作品如今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不知道创作者进来会作如何感想?

[attachment=82967]
[attachment=82968]
两个展示让我感觉很不舒服:(1)厦门达达(2)新刻度小组。展示的方式像是在谱写史诗,民间力量全无,近年来的“假大空”展示倾向明显。不知道做“达达”的黄永平(微软输入法打不出来那个ping)如何看待这样的展示?一把火烧掉?新刻度小组的文字、数码帖了一墙,真是可惜了那面墙,这样展示和新刻度小组的艺术倾向显然不合拍,体现作品内涵的展示方式才是有意义的展示方式!



85作品就是粗糙,当时画家没有国外进口的颜料,没有精致的画布,也没有进入当代空间展示的经验。20年后的尤伦斯把这些作品放到了一个和作品语境完全脱离的空间里来,除了尴尬还是尴尬。



(三)几件让我惊喜的作品



1、徐冰的“天书”。惊喜不是来自于作品质量,这件作品早就是经典作品,成功之处无需我赘言,惊喜来自于20年前的徐冰对作品质量的高品质要求在今天仍然让我一惊!和尤伦斯的当代空间品质相比,丝毫不逊色!

[attachment=82969]
2、陈箴等人的抽象作品。

3、张晓刚、潘德海、夏小万的小幅作品。理由是这些作品让我看到了他们作为艺术家的成熟之处。
[attachment=82970]
[attachment=82971] 
[沙发:1楼] guest 2008-02-15 16:01:18
为什么豪华奢侈会成为这个展览的障碍?

是记忆和时间让当时的热情成为标本吗?
[板凳:2楼] 礼宾 2008-02-16 00:28:11
因为作品丧失了语境,截断了他和民间力量的关系
[地板:3楼] guest 2008-02-16 06:25:00
一个精装修的狗笼而已,放着一些所谓纯种狗流下的大便
[4楼] guest 2008-02-17 03:24:00
傻B了吧,习惯画廊搞的象街边大排档破破烂烂才符合"艺术"标准?怎么装修都只是一个展示空间,有可什么小题大作
[5楼] 礼宾 2008-02-17 12:27:52
空间如何展示都没有问题,问题是和作品有什么关系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