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混世宝典!50-80年生必看!
英国阿库让·汉舞蹈团简介
英国阿库让·汉舞蹈团(Akram Khan Company)由编舞大师阿库让·汉和制作人法鲁克·乔杜里(Farooq Chaudhry)于2000年8月创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以创新性著称的现代舞团之一。该团经常受邀在国际一流的舞蹈节和演出场馆进行演出。
该团最著名的作品包括2002年与艺术家安尼诗·卡普尔(Anish Kapoor)和作曲家尼汀·索尼(Nitin Sawhney)联合制作的“若”(Kaash);2004年为七位舞蹈家和四位音乐家创作、由著名作家汉尼夫·古雷希(Hanif Kureishi)撰文的“ma”,以及2005年与编舞大师/舞蹈家西迪拉比·卓卡维尔(Sidi Larbi Cherkaoui)、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以及作曲家尼汀·索尼联合制作的《零度复数》(zero degrees)等。
由于阿库让·汉舞蹈团的作品广受欢迎并吸引了国际新闻媒体如潮水般的好评,因此阿库让·汉舞蹈团曾获得多项知名奖项提名,包括近期因《零度复数》获得的劳伦斯-奥利弗舞台剧奖(Laurence Olivier Award)。2005年,阿库让·汉获得全国舞蹈大奖(National Dance Awards)颁发的(现代)杰出艺术家奖,其舞蹈“ma”获得南岸地区戏剧(舞蹈)表演奖(South Bank Show Award),并且阿库让·汉本人也因为其对英国舞蹈届的杰出贡献而荣获MBE勋章。
阿库让·汉简介
阿库让·汉是今日英伦最有名的编舞大师。他于1974年出生在伦敦一个孟加拉家庭,从7岁就开始学习舞蹈,师从于著名的卡塔克舞者(Kathak,北印度舞)兼教师斯里·帕拉帕瓦·帕沃。他14岁开始舞台生涯,出演了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的传奇之作《玛哈芭茹拉特》(Mahabharata),并于1987年-1989年在世界巡演。除此之外,阿库让·汉还在1988年电视版《玛哈芭茹拉特》中崭露头角。
而后阿库让·汉开始对当代舞进行研究,并与安妮·德丽莎·迪·姬尔斯美嘉(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的布鲁塞尔X-Group项目合作过一段时间。阿库让·汉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表演独舞,最著名的独舞表演有:《宝丽莱足舞》(Polaroid Feet)(2001年)、《浪人》(Ronin)(2003年)和《第三级目录》(Third Catalogue)(2005年)。
2000年8月,阿库让·汉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舞蹈团,创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作品。阿库让·汉舞蹈团最著名的作品有2002年与艺术家安尼诗·卡普尔(Anish Kapoor)和作曲家尼汀·索尼(Nitin Sawhney)联合制作的“若”(Kaash),2004年为七位舞蹈家和四位音乐家创作、由著名作家汉尼夫·古雷希(Hanif Kureishi)撰文的“ma”,该作品获得2005年南岸地区戏剧表演奖。阿库让·汉还曾于2005年与编舞大师/舞蹈家西迪拉比·卓卡维尔(Sidi Larbi Cherkaoui)、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以及作曲家尼汀·索尼联合制作了《零度复数》(zero degrees),在伦敦沙德勒维尔剧院首次上演。
作为伦敦南岸中心(South Bank Centre)的常任编舞和联合艺术家(Associate Artist),汉曾与梵学家比竹·玛哈拉吉(Pandit Birju Maharaj)和斯里·帕拉帕瓦·帕沃(Sri Pratap Pawar)合作表演独舞,并再次与汉尼夫·古雷希合作为成熟女性创作了一幕名为《小故事的上帝》(A God of Small Tales)的舞蹈。他在2005年以前一直在南岸中心担任联合艺术家,他也是第一个获与殊荣的非音乐家。目前,阿库让·汉在沙德勒维尔剧院(Sadler's Wells)担任联合艺术家。
2007年阿库让·汉分别在澳大利亚、日本、法国、香港、韩国、美国、荷兰、新加坡、卢森堡、西班牙、希腊、瑞典、芬兰、阿根廷、台湾、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地进行巡演。
阿库让·汉最近一个项目是与伦敦乐团(London Sinfonietta)合作为庆祝史蒂夫·里奇(Steve Reich)的70岁寿诞创作的《变》(Variations),该作品于2006年3月在科隆(Cologne)首演,随后在欧洲和北美巡演。他近期完成的作品名为《圣兽舞姬》(Sacred Monster),这是一部由芭蕾舞女萧菲·纪莲(Sylvie Guillem)领衔主演的作品,台湾编舞大师林怀民(Lin Hwai Min)也为这部作品提供了舞蹈指导,该作品于2006年9月在伦敦沙德勒维尔剧院首演。2007年3月,阿库让·汉还为台湾第一个当代舞蹈团云门舞集(Cloud Gate Dance Theatre)制作新作《迷失之影》(Lost Shadows)。
阿库让·汉曾获得众多奖项,包括杰伍德基金舞蹈编排大奖(Jerwood Foundation Choreography Award)(2000年)、舞蹈批评家协会(Dance Critics’ Circle)(2000年)和Time Out杂志生活版(2000年)的“舞蹈杰出新秀奖”(Outstanding Newcomer to Dance Award)、潜力新人奖(International Movimentos Tanzpreis)的“最有潜力舞蹈新星奖”(Most Promising Newcomer in Dance)(2004年)和南岸地区戏剧表演奖(2005年),阿库让·汉还曾于2002年获得符咒奖(Nijinsky Award)最佳新人提名。2005年,阿喀郎曾荣获批评家协会全国舞蹈奖的(现代)杰出男女艺人奖。
《零度复数》——阿库让·汉/西迪拉比·卓卡维尔/安东尼·葛姆雷/尼汀·索尼联合制作的作品——获得2006年劳伦斯-奥利弗舞台剧奖(最佳新舞蹈制作)提名。最近,阿库让·汉曾荣获国际戏剧协会(International Theatre Institute)2007“国际舞蹈杰出奖”。2007年8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年度著名荷普曼奖(Helpmann Award)上,他被授予“芭蕾或舞蹈著作最佳男舞蹈家”荣誉称号,他和西迪拉比·卓卡维尔还因为《零度复数》共同荣获“芭蕾或舞蹈作品最佳舞蹈编排奖”。2004年,由于其对英国艺术届的突出贡献,阿库让·汉获得德蒙特福德大学(De Montfort University)的荣誉博士学位,并于2005年因其对舞蹈的贡献获得MBE勋章。
舞剧《Bahok》 简介
Bahok源于孟加拉语。含义为来自不同国度和民族的人们走到一起,把自己的母族文化交融、贯通起来。《Bahok》是观众们期待已久的阿库让·汗的集体新作。在与西迪拉比·卓卡维尔和希尔维·纪莲亲密合作双人舞《零度》和《圣兽舞姬》之后,阿库让·汗再次联手其长期合作的伙伴,知名作家汗尼夫·古雷希和屡获大奖的作曲家尼汀·索尼,汇集起了一个9位演员组成的新舞团。这次的合作对象是中国古典芭蕾的旗帜 – 中央芭蕾舞团。演员们来自中国、韩国、印度、南非和西班牙等不同的国家,承载着迥异的传统和舞蹈背景。他们在一起呈现的是现代版巴别塔的故事,希望用不同的肢体和口头语言成为一个共同创造乌托邦的团队。
他们在一个国际化的过境区中相遇,努力交流彼此的思想,分享他们“随身携带的一切”:他们的经历、他们对于家园的回忆以及促进他们不断进步的梦想和渴望。他们是使者,他们就叫做巴浩克。
----------------------------------------------------------------------------------------------
英国阿库•汉姆舞蹈团将与中国中央芭蕾舞团(National Ballet of China)联手,共同打造一部全长75分钟的舞蹈新作- 《相聚》(Bahok),并从2008年1月25日在北京开始全球首演,继而揭开全球巡演的序幕。
《相聚》是阿库•汉姆创作的令人期盼良久的新舞蹈作品。阿库•汉姆此次汇集了新舞团的9位舞者,与长期合作伙伴——著名作家汉尼夫•古雷希和多项大奖得主作曲家尼汀•索尼展开合作。尼汀•索尼将以中国和印度乐器为该舞蹈谱曲。4位来自中央芭蕾舞团的舞者与5位来自英国阿库•汉姆舞蹈团的舞者将同台献艺。一位当代中国视觉艺术家将受邀完成布景和服装设计????
此次与中国古典芭蕾舞旗舰舞团——中央芭蕾舞团的合作将来自不同文化、传统和舞蹈背景的中国、韩国、印度、南非和西班牙舞者汇聚一堂,同台演出。他们代表的是现代版巴别塔的故事,他们希望成为一个共同创造乌托邦社会、用相同的肢体语言和不同的口头语言表演的团队。他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全球化世界中相遇,努力交流彼此的思想,分享他们“随身携带的一切”:他们的经历、他们对于家园的回忆以及促进他们不断进步的梦想和渴望。
该作品的中心内容是当代中国的动态发展,作品中并不涉及丝绸和红色等中国的传统概念。阿库•汉姆也不会压制中国芭蕾舞者的传统技巧,因此他们将保持原汁原味的表演。同时他还希望引进中国民间舞蹈和卡塔克舞蹈的元素以及西方/现代和古典舞蹈语言。《相聚》将是一部纯粹的动作作品,但阿库•汉姆不会在此部作品中表演其精湛舞技。
全球首演时间:2008年1月25日
地点:北京天桥剧场
2007年11月所有演员在伦敦开始排练。2008年1月,该作品会在中国继续排练,全球首演将于2008年1月25日在北京举行,之后前往上海演出。该作品还将于2008年3月在英国利物浦——2008欧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 2008)中上演。
联合制作人: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
伦敦沙德勒维尔剧院
利物浦文化公司(Liverpool Culture Company)与梅西赛德舞蹈创意公司(Merseyside Dance Initiative)
伯明翰舞蹈交流协会(Birmingham Dance Exchange)
巴黎市大剧院(Theatre de La Ville, Paris)
杜塞朵夫西北舞蹈剧场(Tanzhaus NRW Dusseldorf)
渥太华国家艺术中心(National Arts Center)
伦敦时代中国(China Now)
支持单位:
英格兰艺术协会(Arts Council England)
文化领导人项目(The Cultural Leadership Programme)
(文化领导人项目是英格兰艺术协会、创新与文化技巧和博物馆、图书馆及档案馆委员会(The Museums, Libraries and Archives Council)联合发起的项目)
英国《卫报》对《相聚》的报道
阿库•汉姆寄望与中国联手打造展现身份的舞蹈
他曾将凯莉•米洛(Kylie Minogue)在舞台上旋<
英国阿库让·汉舞蹈团(Akram Khan Company)由编舞大师阿库让·汉和制作人法鲁克·乔杜里(Farooq Chaudhry)于2000年8月创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以创新性著称的现代舞团之一。该团经常受邀在国际一流的舞蹈节和演出场馆进行演出。
该团最著名的作品包括2002年与艺术家安尼诗·卡普尔(Anish Kapoor)和作曲家尼汀·索尼(Nitin Sawhney)联合制作的“若”(Kaash);2004年为七位舞蹈家和四位音乐家创作、由著名作家汉尼夫·古雷希(Hanif Kureishi)撰文的“ma”,以及2005年与编舞大师/舞蹈家西迪拉比·卓卡维尔(Sidi Larbi Cherkaoui)、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以及作曲家尼汀·索尼联合制作的《零度复数》(zero degrees)等。
由于阿库让·汉舞蹈团的作品广受欢迎并吸引了国际新闻媒体如潮水般的好评,因此阿库让·汉舞蹈团曾获得多项知名奖项提名,包括近期因《零度复数》获得的劳伦斯-奥利弗舞台剧奖(Laurence Olivier Award)。2005年,阿库让·汉获得全国舞蹈大奖(National Dance Awards)颁发的(现代)杰出艺术家奖,其舞蹈“ma”获得南岸地区戏剧(舞蹈)表演奖(South Bank Show Award),并且阿库让·汉本人也因为其对英国舞蹈届的杰出贡献而荣获MBE勋章。
阿库让·汉简介
阿库让·汉是今日英伦最有名的编舞大师。他于1974年出生在伦敦一个孟加拉家庭,从7岁就开始学习舞蹈,师从于著名的卡塔克舞者(Kathak,北印度舞)兼教师斯里·帕拉帕瓦·帕沃。他14岁开始舞台生涯,出演了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的传奇之作《玛哈芭茹拉特》(Mahabharata),并于1987年-1989年在世界巡演。除此之外,阿库让·汉还在1988年电视版《玛哈芭茹拉特》中崭露头角。
而后阿库让·汉开始对当代舞进行研究,并与安妮·德丽莎·迪·姬尔斯美嘉(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的布鲁塞尔X-Group项目合作过一段时间。阿库让·汉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表演独舞,最著名的独舞表演有:《宝丽莱足舞》(Polaroid Feet)(2001年)、《浪人》(Ronin)(2003年)和《第三级目录》(Third Catalogue)(2005年)。
2000年8月,阿库让·汉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舞蹈团,创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作品。阿库让·汉舞蹈团最著名的作品有2002年与艺术家安尼诗·卡普尔(Anish Kapoor)和作曲家尼汀·索尼(Nitin Sawhney)联合制作的“若”(Kaash),2004年为七位舞蹈家和四位音乐家创作、由著名作家汉尼夫·古雷希(Hanif Kureishi)撰文的“ma”,该作品获得2005年南岸地区戏剧表演奖。阿库让·汉还曾于2005年与编舞大师/舞蹈家西迪拉比·卓卡维尔(Sidi Larbi Cherkaoui)、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以及作曲家尼汀·索尼联合制作了《零度复数》(zero degrees),在伦敦沙德勒维尔剧院首次上演。
作为伦敦南岸中心(South Bank Centre)的常任编舞和联合艺术家(Associate Artist),汉曾与梵学家比竹·玛哈拉吉(Pandit Birju Maharaj)和斯里·帕拉帕瓦·帕沃(Sri Pratap Pawar)合作表演独舞,并再次与汉尼夫·古雷希合作为成熟女性创作了一幕名为《小故事的上帝》(A God of Small Tales)的舞蹈。他在2005年以前一直在南岸中心担任联合艺术家,他也是第一个获与殊荣的非音乐家。目前,阿库让·汉在沙德勒维尔剧院(Sadler's Wells)担任联合艺术家。
2007年阿库让·汉分别在澳大利亚、日本、法国、香港、韩国、美国、荷兰、新加坡、卢森堡、西班牙、希腊、瑞典、芬兰、阿根廷、台湾、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地进行巡演。
阿库让·汉最近一个项目是与伦敦乐团(London Sinfonietta)合作为庆祝史蒂夫·里奇(Steve Reich)的70岁寿诞创作的《变》(Variations),该作品于2006年3月在科隆(Cologne)首演,随后在欧洲和北美巡演。他近期完成的作品名为《圣兽舞姬》(Sacred Monster),这是一部由芭蕾舞女萧菲·纪莲(Sylvie Guillem)领衔主演的作品,台湾编舞大师林怀民(Lin Hwai Min)也为这部作品提供了舞蹈指导,该作品于2006年9月在伦敦沙德勒维尔剧院首演。2007年3月,阿库让·汉还为台湾第一个当代舞蹈团云门舞集(Cloud Gate Dance Theatre)制作新作《迷失之影》(Lost Shadows)。
阿库让·汉曾获得众多奖项,包括杰伍德基金舞蹈编排大奖(Jerwood Foundation Choreography Award)(2000年)、舞蹈批评家协会(Dance Critics’ Circle)(2000年)和Time Out杂志生活版(2000年)的“舞蹈杰出新秀奖”(Outstanding Newcomer to Dance Award)、潜力新人奖(International Movimentos Tanzpreis)的“最有潜力舞蹈新星奖”(Most Promising Newcomer in Dance)(2004年)和南岸地区戏剧表演奖(2005年),阿库让·汉还曾于2002年获得符咒奖(Nijinsky Award)最佳新人提名。2005年,阿喀郎曾荣获批评家协会全国舞蹈奖的(现代)杰出男女艺人奖。
《零度复数》——阿库让·汉/西迪拉比·卓卡维尔/安东尼·葛姆雷/尼汀·索尼联合制作的作品——获得2006年劳伦斯-奥利弗舞台剧奖(最佳新舞蹈制作)提名。最近,阿库让·汉曾荣获国际戏剧协会(International Theatre Institute)2007“国际舞蹈杰出奖”。2007年8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年度著名荷普曼奖(Helpmann Award)上,他被授予“芭蕾或舞蹈著作最佳男舞蹈家”荣誉称号,他和西迪拉比·卓卡维尔还因为《零度复数》共同荣获“芭蕾或舞蹈作品最佳舞蹈编排奖”。2004年,由于其对英国艺术届的突出贡献,阿库让·汉获得德蒙特福德大学(De Montfort University)的荣誉博士学位,并于2005年因其对舞蹈的贡献获得MBE勋章。
舞剧《Bahok》 简介
Bahok源于孟加拉语。含义为来自不同国度和民族的人们走到一起,把自己的母族文化交融、贯通起来。《Bahok》是观众们期待已久的阿库让·汗的集体新作。在与西迪拉比·卓卡维尔和希尔维·纪莲亲密合作双人舞《零度》和《圣兽舞姬》之后,阿库让·汗再次联手其长期合作的伙伴,知名作家汗尼夫·古雷希和屡获大奖的作曲家尼汀·索尼,汇集起了一个9位演员组成的新舞团。这次的合作对象是中国古典芭蕾的旗帜 – 中央芭蕾舞团。演员们来自中国、韩国、印度、南非和西班牙等不同的国家,承载着迥异的传统和舞蹈背景。他们在一起呈现的是现代版巴别塔的故事,希望用不同的肢体和口头语言成为一个共同创造乌托邦的团队。
他们在一个国际化的过境区中相遇,努力交流彼此的思想,分享他们“随身携带的一切”:他们的经历、他们对于家园的回忆以及促进他们不断进步的梦想和渴望。他们是使者,他们就叫做巴浩克。
----------------------------------------------------------------------------------------------
英国阿库•汉姆舞蹈团将与中国中央芭蕾舞团(National Ballet of China)联手,共同打造一部全长75分钟的舞蹈新作- 《相聚》(Bahok),并从2008年1月25日在北京开始全球首演,继而揭开全球巡演的序幕。
《相聚》是阿库•汉姆创作的令人期盼良久的新舞蹈作品。阿库•汉姆此次汇集了新舞团的9位舞者,与长期合作伙伴——著名作家汉尼夫•古雷希和多项大奖得主作曲家尼汀•索尼展开合作。尼汀•索尼将以中国和印度乐器为该舞蹈谱曲。4位来自中央芭蕾舞团的舞者与5位来自英国阿库•汉姆舞蹈团的舞者将同台献艺。一位当代中国视觉艺术家将受邀完成布景和服装设计????
此次与中国古典芭蕾舞旗舰舞团——中央芭蕾舞团的合作将来自不同文化、传统和舞蹈背景的中国、韩国、印度、南非和西班牙舞者汇聚一堂,同台演出。他们代表的是现代版巴别塔的故事,他们希望成为一个共同创造乌托邦社会、用相同的肢体语言和不同的口头语言表演的团队。他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全球化世界中相遇,努力交流彼此的思想,分享他们“随身携带的一切”:他们的经历、他们对于家园的回忆以及促进他们不断进步的梦想和渴望。
该作品的中心内容是当代中国的动态发展,作品中并不涉及丝绸和红色等中国的传统概念。阿库•汉姆也不会压制中国芭蕾舞者的传统技巧,因此他们将保持原汁原味的表演。同时他还希望引进中国民间舞蹈和卡塔克舞蹈的元素以及西方/现代和古典舞蹈语言。《相聚》将是一部纯粹的动作作品,但阿库•汉姆不会在此部作品中表演其精湛舞技。
全球首演时间:2008年1月25日
地点:北京天桥剧场
2007年11月所有演员在伦敦开始排练。2008年1月,该作品会在中国继续排练,全球首演将于2008年1月25日在北京举行,之后前往上海演出。该作品还将于2008年3月在英国利物浦——2008欧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 2008)中上演。
联合制作人: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
伦敦沙德勒维尔剧院
利物浦文化公司(Liverpool Culture Company)与梅西赛德舞蹈创意公司(Merseyside Dance Initiative)
伯明翰舞蹈交流协会(Birmingham Dance Exchange)
巴黎市大剧院(Theatre de La Ville, Paris)
杜塞朵夫西北舞蹈剧场(Tanzhaus NRW Dusseldorf)
渥太华国家艺术中心(National Arts Center)
伦敦时代中国(China Now)
支持单位:
英格兰艺术协会(Arts Council England)
文化领导人项目(The Cultural Leadership Programme)
(文化领导人项目是英格兰艺术协会、创新与文化技巧和博物馆、图书馆及档案馆委员会(The Museums, Libraries and Archives Council)联合发起的项目)
英国《卫报》对《相聚》的报道
阿库•汉姆寄望与中国联手打造展现身份的舞蹈
他曾将凯莉•米洛(Kylie Minogue)在舞台上旋<
太牛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