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之镜——当代艺术六人展
发起人:一推烂泥  回复数:0   浏览数:2628   最后更新:2007/12/17 03:46:36 by
[楼主] 弥撒 2007-12-17 03:46:36
[attachment=72422]

混合着交错的光影,弥漫的雾霭以及粉尘的气味,安东尼•麦考(Anthony McCall)的展览现场更多的让人联想到20世纪40年代的电影院 – 或者是20世纪70年代的滚石音乐会。

在安东尼·麦考的“固体光”(Solid Light)播放厅里的感觉很奇妙。首先,你会联想到电影院:你可以听到电影院的放映机所特有的那种有规律的咯哒声,以及DVD播放机里风扇旋转的声响。一束投影机的强光打到远墙上,光与影的组合幻化成形,让人忘记时间。还有那些墙面上幻化出的图形,一个0型光圈,之后变成一对儿舞者,或者是代数符号。都让人忍不住联想到电影院。还有一点让你情不自禁的想起电影院的是,就在不太久以前,当电影院里还准许吸烟的时候,电影的那束投影的光穿过袅袅的烟雾投射到幕布上。在影影绰绰之中,看到一个观众席上身着风衣的男人为女人点烟,还有若隐若现的女人的红唇。他们的低声细语被放大在黑暗之中。



[attachment=72423]

将那个风衣男人与女人忘掉,还有电影的故事情节以及观众席与音效,就是安东尼·麦考得固体光播放了。虽然展示厅里是禁止吸烟的,然而放映机的转动所搅起的尘土飞扬,在投影机的光束之中清晰可辨。还有一股淡淡的粉尘的味道,随着薄雾淡淡散开来。光束时而弯曲,时而扁平,变化成不同的曲线与图形,在黑暗中不断的闪烁幻化。你尽可能的屏住呼吸,下意识的躲避吸入那些依稀可见的灰尘,一明一暗之中,一种即将被下一束光线切割身体的感觉油然而生。

其实,我心里一直有个想法,期盼着老旧的音乐背景响起,或者是那种已经尘封很久的摇滚乐队的声音从黑暗的深处穿透过来。一个个披头散发的背影,被阳光晒得黝黑的摇滚明星的皮肤在光线中若隐若现,然而却没有。或者是那种从天空或是地下忽然拉亮的探照灯,光束中出现不明飞行物的身影,然而也没有。在麦考的固体光中行走更像是在一片粘稠的液体海洋中挣扎着将头伸出液体表面保持呼吸,或者是被困于某种可怕的头脑损坏的抽象全息图景之中。如果用未来派来形容的话,固体光就是黑白的,被日期凝固的,就像是Grace Jones的音乐,或是Robert Mapplethorpe的摄影作品,或者是黑色的漆具在窗口的月光下熠熠发光,一种荒凉的优雅。


[attachment=72424]

麦考自20世纪70年代始创作各种类型的光线电影,1972年离开了英格兰定居于纽约。自1973年开始,麦考开始创作录制固体光系列作品。最初的一部作品 – 描述锥体的线 – 成为其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关于这部作品的评论要远比展示多的多,它也因此成为了上世纪70年代的结构主义代表作之一。

在此之后,麦考远离了艺术创作并创建了麦考协会,设计发行了一些最杰出的艺术书籍与目录。我最初观看“描述锥体的线”是在2001年,在纽约惠特尼博物馆一个叫做“接近光线”的展览中。在这部作品创作的30年后,我仍被震住了。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光线从投影机里缓缓流淌出来,在半小时里,光线不断的在对面的背景幕布的空间里组合描述着一个锥体。让人吃惊的是这个由光线切割出来的锥体是如此的立体而真实 – 你甚至不得不克制着自己不去伸手触摸它。

就在这个世界重新认识这部作品,并使用现代科技重新展现它的同时,麦考不得不重操旧业。不论是现代的电脑科技还是拍摄手法都无法塑造出那种19世纪的烟雾与镜像效果。没有人可以做出比最初的那个版本更加富有立体感与想象力的锥体了。观看的时候,我听到一个隐形的声音说“追随着光去吧,”而另一个敏感的声音却告诉我“别去。”于是,我呆立原地出神的看着那个不断切割变化着的锥体。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