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嗜好者》项目将于“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年展 2007”中展出
发起人:边走边哼  回复数:4   浏览数:2627   最后更新:2007/12/03 00:34:24 by guest
[楼主] 一堆烂牙 2007-11-30 05:05:06

广州三年展流动论坛在京举行


(“第三届广州三年展”流动论坛——艺术家提问演习,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


(“第三届广州三年展”流动论坛——艺术家提问演习,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


(第三届广州三年展流动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讲座 讲座现场)

在广东美术馆开馆十年庆典的同时,广东美术馆举行了为期两天的“第三届广州三年展”论坛,11月28日下午,流动论坛在北京大学展开,探讨的主题仍然是“后殖民主义”,此次流动论坛与在广东美术馆的不同之处是,广东美术馆论坛上所演讲的嘉宾、学者都是艺术界的人士,讨论的话题基本上都是围绕“后殖民主义”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关系及存在的现象而展开,而此次论坛的与会人员,除了策展人团队及主办方领导之外,还有国内研究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的专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多元文化、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等观点。研讨会结束后,晚19点,还在北京大学举办了相关讲座。

  11月29日下午,“第三届广州三年展”流动论坛——艺术家提问演习,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艺术家肖鲁、杨诘苍、王音、隋建国、汪建伟、王鲁炎等参加了论坛,艺术家的互动提问将话题引领到不同关注点,论坛中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秦思源首先提出疑问,关于“与后殖民说再见”,在中国还没有梳理好,为什么就说再见?杨诘苍也对展览团队提了建议,在中国“与后殖民说再见”,这个想法似乎超前了五到十年的时间,而这样的三年展主题,怎样要将作品做的有张力,策展团队可以增加一个艺术家或者建筑师,需要一个对作品有感觉的人参与其中。肖鲁对此主题表示,“与后殖民说再见”,证明了问题的尖锐化,而重要的是说再见后应该解决问题,并建立一个新的体系。

  首届广州三年展以“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为主题,对90年代以来中国的实验艺术及其发展进行史学回顾和学术阐释,因而在国内国际艺术节、文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二届广州三年展以 “别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化试验空间”为主题,着力于对“别样”的现代化发展现象和模式的研究和反思,展示艺术家、建筑家、文化学者等对于这种现代化现象的“别样”表达,并设立了以跨空间、跨文化、跨学科、跨时间的“三角洲实验室”,以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创作和交流的平台。

  据悉,第三届广州三年展将于2008年9月10日开幕,策展团队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高士明、伦敦大学歌德史密斯学院教授萨拉·马哈拉吉、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创办人张颂仁。第三届三年展抛出的第一个话语是“与后殖民说再见”,这是策展工作的理论出发点,同时也是策展团所欲呈现的一个批评性视野。“与后殖民说再见”并不是对于后殖民主义的简单否定。一方面,作为一种现实处境,后殖民远未终结;另一方面,作为艺术策展与批评领域的主导性话语,后殖民主义已经高度意识形态化与机制化,不但日渐丧失其批判性,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限制,阻碍了艺术创作新现实与新界面的呈现。所以“与后殖民说再见”,不但是从后殖民“出走”,而且是一次“再出发”。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