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当代艺术和美术馆
主讲人:泰特英国美术馆馆长 Stephen Deuchar先生
时间:2007年3月29日18:3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F1 109室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有幸请来泰特英国美术馆馆长斯蒂芬•德查先生,他这次是应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的邀请,为了配合“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专门到中国来,我们今天有幸能够邀请到斯蒂芬•德查先生来给我们做一个关于英国当代艺术和美术馆的主题讲座。
在介绍他的一些具体细节之前,首先我想先得到大家的一些掌声。(掌声)
斯蒂芬•德查先生是1998年就任泰特英国美术馆馆长,一直到今天,他成功的运作了很多重大的项目,包括这个馆的改造以及如何使泰特英国美术馆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斯蒂芬•德查博士专业领域也非常广泛,包括对视觉文化、政治、运动历史的研究,他曾经在英国伦敦金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时也在耶鲁大学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今天有幸请他来做讲座。
演讲大概是50分钟的时间,留给大家20分钟左右的问答时间。
斯蒂芬•德查:首先,非常感谢大家,我也感到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里给大家作一个讲座,我会讲讲我自己和泰特美术馆,也会谈谈现在的一个大的展览,就是“余震”。
目前对中国和英国来讲,在当代艺术的合作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时刻。我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现在在北京正在举办一个“余震”的英国当代艺术展,展示从1990年到目前的时间段的艺术作品。但英国时间的今天晚上,大约就是现在,在英国利物浦正在开始另外一个展出,叫做“真实的事情(Real Thing)”,这个展出选择了15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这是中国当代艺术首次在英国展览。中国和英国的展览,说明了中国和英国在当代艺术上很好的合作关系。
今天晚上,整个的演讲分为两部分:
第一,关于余震展览的背景。在这方面会提到英国当代艺术中比较显著的运动:一是当时在英国的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大型展览 – “感觉”展;二是特纳奖;三是关于泰特现代美术馆的一些馆藏;四是讨论一下泰特美术馆组织的一些当代艺术展览的情况。
第二,主要是讲泰特美术馆和我以上提到的四方面的关系。所以,我今天的演讲包括余震、以及余震展览背景的一些东西,以及泰特美术馆未来发展的情况。
现在泰特美术馆油四个馆组成,其中两个在伦敦,其中一个是泰特英国美术馆,我就是这里的馆长。
在伦敦另外一个,是泰特现代美术馆。这个美术馆的选址是一个发电厂,泰特现代美术馆就是旧发电厂的厂房改建而成,现在泰特美术馆是全国比较知名的关于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集中地。
泰特利物浦美术馆,也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展现在正在展出的地方,位于英国北部的城市利物浦。
最后就是泰特圣伊维斯这个地方,它位于英国西南部科莫的地方。这和伦敦有一段距离,但是涵盖了另外一部分馆藏。
所以,总结一下,泰特由4个美术馆组成,每年访问量有650万人左右。泰特有一个非常好的网站,我稍候会谈到。另外泰特现在有一个非常全面的现代以及当代艺术的馆藏,也是全世界收藏英国艺术最多的美术馆。
现在我们从英国转到中国来,主要来谈一下余震这个展览。这个展览是上个星期开幕的,其中一些人已经看过。
余震主要介绍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的艺术作品。当时在英国产生新的运动,就是英国的青年艺术家YBA,他们在各个学院范围内形成了艺术家的团体和社区,与此同时,在英国也有一些政治方面的变化,这是产生他们的背景。我一会儿会详细的介绍。
九十年代的时候,当时英国的政坛主要是由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主持,保守党一方面是保留传统,另一方面发展金钱至上的社会价值观,所以,保守党在英国执政15到20年间,到九十年代后期,英国的政坛政治有一些变化,工党1997年上台,取代了保守党。我讲的这些内容,并不是说YBA和政治上有直接的联系,而是讲在政治发生变革的过程当中,英国人重新审视自己。
在这里,我想用一部作品来解释。
当时有一些艺术家开始由传统向以前的禁忌开始挑战,比如说翠西•艾敏,一开始表现出和往常完全不同的形式,她的作品的特性,主要是把自己作为作品本身表现的内容,而且她的作品主要表现的内容都是与她的自身相关的。传统上来讲,对自己的过分的强调,就是有一种自我主义,自我为中心,而且是自我放纵,不是特别礼貌的做法。但是,翠西•艾敏所表现出的东西,是向传统进行挑战,而且触及了对个人的一些表现。
当时这些作品,确实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争议,主要是这些作品不仅仅局限于小众的艺术家中进行交流,而是他们把作品展现在广大的观众面前。1997年,举行了“感觉”的展览,这个展览第一次把这种类型的艺术作品展现给大众。
当时在“感觉”这个展览当中,比较有名的作品也是翠西•艾敏的作品,就是屏幕上所展现的这幅作品,作品中,翠西•艾敏把所有和她同过床的一些人的名字都绣到帐篷上,这些人不仅仅和性方面有关系,还包括一些兄弟姐妹和亲戚等等,她把个人的一些东西完全暴露在公众面前,这是一些结合,包括个人的隐私,很私人的东西和大众的关注结合在一起,所以,产生的结果是非常震撼的。
整个展览所引起的振动,不仅仅是由于所包括的这些作品,而是由于它把这么多的艺术作品一下子扔到观众面前,由大众来消化,这个过程给人的震撼是相当大的。而且他们选择的地点是在皇家美术学院。当时这个地点也被认为是很传统的地点,但是选择在这,给了整个展览一种更新层次的震撼。
这幅作品也是当时参加“感觉”展的作品,是杰克•查普曼兄弟的一幅作品,当时这个作品给人感觉很不一样,很禁忌的内容,这些内容给大家带来的感觉是打破常规,和以前的不一样,而且表现的内容也是以前所不允许的,就是负面的。给大家产生比较恶心或者是不赞成的心态,给大家带来震撼,这正是艺术家所期望达到的目的。
这是达明安•赫斯特的作品,这位艺术家关注的主要是生与死之间的不同状态。他用了一些动物的尸体作为作品的一部分,这以前从来没有人用过。
萨拉•卢卡斯是用比较幽默的方式表现幸福。
瑞查•怀特里德,他用托石膏的模子的方式来表现事物的内部的现象,这是典型的英国的房屋的状况,把曾经住在房屋里的人的记忆重新的带回来。
正如“感觉”这个展览名称所表现的那样,作品确实给人不同的感觉。所以,当时在英国做展览的时候,以前没有看过艺术的也去看了,得到很大的震撼,展览在柏林也做了展览,但是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反响。但是在纽约引起很大的争论,当时纽约市的市长决定不再向布鲁克林博物馆提供赞助, “感觉”整个展览,不管到哪里都会给大家带来完全不同的震撼。用另外一种说法说,是在不停地测试人们的耐心的极限。
“感觉”的展出是一个混合体,一方面展示的是现代特别不一样的当代艺术,另一方面,这个展出是在非常传统的皇家美术学院里做的,传统的展出地和非常现代的艺术之间的组合本身也给人震撼。对于展出地和作品内容之间的关系的选择,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第二部分,关于特纳奖。
特纳奖是一个年度奖,它的产生是这样的,首先会选出四位入围的艺术家,最后挑选一名作为特纳奖的获得者。特纳奖只在英国举行,一年一次,特纳奖的名称是用英国著名的画家的名字Turner来命名的。这位艺术家在18世纪非常有名,一直到19世纪,于1851年逝世。为什么会选择他的名字作为特纳奖的名称? 因为特纳这个画家在晚年的时候非常具有革命性,非常的叛经离道,他慢慢的形成了新的风格,现在我们都认为是抽象派的风格,他开始注重形式、颜色、色彩和光线。在他生命中最后十年,他受到了很多批评家的批评,认为他已经基本上疯掉了,是乱画,但是他的作品后来受到了承认。我们认为特纳是1840年左右的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个画家,而且我们认为他的开创性的作用,完全可以用他的名字命名一个奖项,这个奖主要是对新兴的艺术进行承认。尽管这种艺术当代人不能接受或者会感觉到非常恶心。特纳奖是对新的艺术家的一种承认,其中一位获奖者,达明安•赫斯特,大家看到的就是他的获奖作品《母子分离》。
吉莉安•韦英的有个作品叫《60分钟的沉默》是1996年获得特纳奖的。这部作品和采用了和往常不一样的做法,她让所有人,在那保持一定的姿势保持60分钟,而且这些人也不是普通人,他们都是po.lice。这是一个结合,一方面这是一个最终的作品,另外这个过程,是让这些人60分钟一动不动,这是作品两方面的结合。
克利斯•奥菲利的一部作品,艺术家本人有非洲和加勒比海的血统,这部作品取材于大家普遍的脑子里的非洲人的形象,他采用了一些元素,比如说支架是大象的粪便,作为整个作品的支撑,体现了大家脑子里的传统的非洲人的影像。作品表现的人,也是根据当时英国的一个故事,是一个被杀的小孩的母亲的形象。
这部作品是翠西•艾敏的作品,叫做《我的床》,这部作品是她当时睡过的床,之后从家里搬到展览的地方,这个作品是完全坦率的方式,把私人的生活,自己生活当中非常多的一些细节展现给大家。这部作品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是2003年或者是2002年特纳奖获奖作品。
这部作品是马丁•克里德作品,这部作品得到了很多的争议,作品是227号,《灯亮了……熄灭了》,像作品展现的那样,到现场灯打开,过一会儿又灭。马丁主要是想采取这种方式,用最少的一种干预表现因果之间的关系。比如说
主讲人:泰特英国美术馆馆长 Stephen Deuchar先生
时间:2007年3月29日18:3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F1 109室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有幸请来泰特英国美术馆馆长斯蒂芬•德查先生,他这次是应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的邀请,为了配合“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专门到中国来,我们今天有幸能够邀请到斯蒂芬•德查先生来给我们做一个关于英国当代艺术和美术馆的主题讲座。
在介绍他的一些具体细节之前,首先我想先得到大家的一些掌声。(掌声)
斯蒂芬•德查先生是1998年就任泰特英国美术馆馆长,一直到今天,他成功的运作了很多重大的项目,包括这个馆的改造以及如何使泰特英国美术馆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斯蒂芬•德查博士专业领域也非常广泛,包括对视觉文化、政治、运动历史的研究,他曾经在英国伦敦金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时也在耶鲁大学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今天有幸请他来做讲座。
演讲大概是50分钟的时间,留给大家20分钟左右的问答时间。
斯蒂芬•德查:首先,非常感谢大家,我也感到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里给大家作一个讲座,我会讲讲我自己和泰特美术馆,也会谈谈现在的一个大的展览,就是“余震”。
目前对中国和英国来讲,在当代艺术的合作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时刻。我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现在在北京正在举办一个“余震”的英国当代艺术展,展示从1990年到目前的时间段的艺术作品。但英国时间的今天晚上,大约就是现在,在英国利物浦正在开始另外一个展出,叫做“真实的事情(Real Thing)”,这个展出选择了15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这是中国当代艺术首次在英国展览。中国和英国的展览,说明了中国和英国在当代艺术上很好的合作关系。
今天晚上,整个的演讲分为两部分:
第一,关于余震展览的背景。在这方面会提到英国当代艺术中比较显著的运动:一是当时在英国的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大型展览 – “感觉”展;二是特纳奖;三是关于泰特现代美术馆的一些馆藏;四是讨论一下泰特美术馆组织的一些当代艺术展览的情况。
第二,主要是讲泰特美术馆和我以上提到的四方面的关系。所以,我今天的演讲包括余震、以及余震展览背景的一些东西,以及泰特美术馆未来发展的情况。
现在泰特美术馆油四个馆组成,其中两个在伦敦,其中一个是泰特英国美术馆,我就是这里的馆长。
在伦敦另外一个,是泰特现代美术馆。这个美术馆的选址是一个发电厂,泰特现代美术馆就是旧发电厂的厂房改建而成,现在泰特美术馆是全国比较知名的关于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集中地。
泰特利物浦美术馆,也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展现在正在展出的地方,位于英国北部的城市利物浦。
最后就是泰特圣伊维斯这个地方,它位于英国西南部科莫的地方。这和伦敦有一段距离,但是涵盖了另外一部分馆藏。
所以,总结一下,泰特由4个美术馆组成,每年访问量有650万人左右。泰特有一个非常好的网站,我稍候会谈到。另外泰特现在有一个非常全面的现代以及当代艺术的馆藏,也是全世界收藏英国艺术最多的美术馆。
现在我们从英国转到中国来,主要来谈一下余震这个展览。这个展览是上个星期开幕的,其中一些人已经看过。
余震主要介绍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的艺术作品。当时在英国产生新的运动,就是英国的青年艺术家YBA,他们在各个学院范围内形成了艺术家的团体和社区,与此同时,在英国也有一些政治方面的变化,这是产生他们的背景。我一会儿会详细的介绍。
九十年代的时候,当时英国的政坛主要是由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主持,保守党一方面是保留传统,另一方面发展金钱至上的社会价值观,所以,保守党在英国执政15到20年间,到九十年代后期,英国的政坛政治有一些变化,工党1997年上台,取代了保守党。我讲的这些内容,并不是说YBA和政治上有直接的联系,而是讲在政治发生变革的过程当中,英国人重新审视自己。
在这里,我想用一部作品来解释。
当时有一些艺术家开始由传统向以前的禁忌开始挑战,比如说翠西•艾敏,一开始表现出和往常完全不同的形式,她的作品的特性,主要是把自己作为作品本身表现的内容,而且她的作品主要表现的内容都是与她的自身相关的。传统上来讲,对自己的过分的强调,就是有一种自我主义,自我为中心,而且是自我放纵,不是特别礼貌的做法。但是,翠西•艾敏所表现出的东西,是向传统进行挑战,而且触及了对个人的一些表现。
当时这些作品,确实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争议,主要是这些作品不仅仅局限于小众的艺术家中进行交流,而是他们把作品展现在广大的观众面前。1997年,举行了“感觉”的展览,这个展览第一次把这种类型的艺术作品展现给大众。
当时在“感觉”这个展览当中,比较有名的作品也是翠西•艾敏的作品,就是屏幕上所展现的这幅作品,作品中,翠西•艾敏把所有和她同过床的一些人的名字都绣到帐篷上,这些人不仅仅和性方面有关系,还包括一些兄弟姐妹和亲戚等等,她把个人的一些东西完全暴露在公众面前,这是一些结合,包括个人的隐私,很私人的东西和大众的关注结合在一起,所以,产生的结果是非常震撼的。
整个展览所引起的振动,不仅仅是由于所包括的这些作品,而是由于它把这么多的艺术作品一下子扔到观众面前,由大众来消化,这个过程给人的震撼是相当大的。而且他们选择的地点是在皇家美术学院。当时这个地点也被认为是很传统的地点,但是选择在这,给了整个展览一种更新层次的震撼。
这幅作品也是当时参加“感觉”展的作品,是杰克•查普曼兄弟的一幅作品,当时这个作品给人感觉很不一样,很禁忌的内容,这些内容给大家带来的感觉是打破常规,和以前的不一样,而且表现的内容也是以前所不允许的,就是负面的。给大家产生比较恶心或者是不赞成的心态,给大家带来震撼,这正是艺术家所期望达到的目的。
这是达明安•赫斯特的作品,这位艺术家关注的主要是生与死之间的不同状态。他用了一些动物的尸体作为作品的一部分,这以前从来没有人用过。
萨拉•卢卡斯是用比较幽默的方式表现幸福。
瑞查•怀特里德,他用托石膏的模子的方式来表现事物的内部的现象,这是典型的英国的房屋的状况,把曾经住在房屋里的人的记忆重新的带回来。
正如“感觉”这个展览名称所表现的那样,作品确实给人不同的感觉。所以,当时在英国做展览的时候,以前没有看过艺术的也去看了,得到很大的震撼,展览在柏林也做了展览,但是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反响。但是在纽约引起很大的争论,当时纽约市的市长决定不再向布鲁克林博物馆提供赞助, “感觉”整个展览,不管到哪里都会给大家带来完全不同的震撼。用另外一种说法说,是在不停地测试人们的耐心的极限。
“感觉”的展出是一个混合体,一方面展示的是现代特别不一样的当代艺术,另一方面,这个展出是在非常传统的皇家美术学院里做的,传统的展出地和非常现代的艺术之间的组合本身也给人震撼。对于展出地和作品内容之间的关系的选择,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第二部分,关于特纳奖。
特纳奖是一个年度奖,它的产生是这样的,首先会选出四位入围的艺术家,最后挑选一名作为特纳奖的获得者。特纳奖只在英国举行,一年一次,特纳奖的名称是用英国著名的画家的名字Turner来命名的。这位艺术家在18世纪非常有名,一直到19世纪,于1851年逝世。为什么会选择他的名字作为特纳奖的名称? 因为特纳这个画家在晚年的时候非常具有革命性,非常的叛经离道,他慢慢的形成了新的风格,现在我们都认为是抽象派的风格,他开始注重形式、颜色、色彩和光线。在他生命中最后十年,他受到了很多批评家的批评,认为他已经基本上疯掉了,是乱画,但是他的作品后来受到了承认。我们认为特纳是1840年左右的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个画家,而且我们认为他的开创性的作用,完全可以用他的名字命名一个奖项,这个奖主要是对新兴的艺术进行承认。尽管这种艺术当代人不能接受或者会感觉到非常恶心。特纳奖是对新的艺术家的一种承认,其中一位获奖者,达明安•赫斯特,大家看到的就是他的获奖作品《母子分离》。
吉莉安•韦英的有个作品叫《60分钟的沉默》是1996年获得特纳奖的。这部作品和采用了和往常不一样的做法,她让所有人,在那保持一定的姿势保持60分钟,而且这些人也不是普通人,他们都是po.lice。这是一个结合,一方面这是一个最终的作品,另外这个过程,是让这些人60分钟一动不动,这是作品两方面的结合。
克利斯•奥菲利的一部作品,艺术家本人有非洲和加勒比海的血统,这部作品取材于大家普遍的脑子里的非洲人的形象,他采用了一些元素,比如说支架是大象的粪便,作为整个作品的支撑,体现了大家脑子里的传统的非洲人的影像。作品表现的人,也是根据当时英国的一个故事,是一个被杀的小孩的母亲的形象。
这部作品是翠西•艾敏的作品,叫做《我的床》,这部作品是她当时睡过的床,之后从家里搬到展览的地方,这个作品是完全坦率的方式,把私人的生活,自己生活当中非常多的一些细节展现给大家。这部作品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是2003年或者是2002年特纳奖获奖作品。
这部作品是马丁•克里德作品,这部作品得到了很多的争议,作品是227号,《灯亮了……熄灭了》,像作品展现的那样,到现场灯打开,过一会儿又灭。马丁主要是想采取这种方式,用最少的一种干预表现因果之间的关系。比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