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视角回眸艺术“85新潮”
发起人:弥撒  回复数:0   浏览数:1896   最后更新:2007/11/08 07:22:42 by 弥撒
[楼主] 藏金阁 2007-11-08 07:22:42
[attachment=68347]
(中图鹰野隆大SM-Double Fantasy系列)
  亚洲当代艺术家,这两年来透过艺术市场所建构出来的平台,逐渐被不同区块的人所认识,文化;在这个世纪彻底已经达到共融与共生的层界。只是,艺术市场过度旺盛的生命力,也造成艺术作品本身出现被认知的误差,在泛多数市场人口结构里面,艺术被赋予了物化的价格性;却失去了被欣赏与了解的价值性。也因为消费行为的快速,塑造艺术创作面貌出现极大变革性,大大颠覆了传统对艺术的历史意涵。《当代艺术新闻》特别开辟亚洲新生代艺术家主题专栏,我们将采取分段性版面呈现方式,将逐续为读者介绍亚洲正在奋起的新生代“艺”势力,这个月我们将先谈中国新生代与日本这两个章节。在中国新生代艺术家篇幅中,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世代的艺术家如何透过作品去彰显自我意识、如何去为自己书写这个世代的历史背景,而不是依附在上一代的文化包袱底下。这样的作品,充满着年轻世代情绪撩拨,而没有一丝沉重的记忆语体被放在里面思考。日本艺术家方面,我们分别谈到1960年以后几位不得不谈的好艺术家,也从这样的基础点再往下延伸到更年轻新兴艺术家群,日本的艺术家在细致文化底蕴中,绽放一股民族的内敛与适度外张情感,如此的气息是亚洲当代艺术家很特殊人文景观。我们希望在这个具有延续性专栏中,特意避开现阶段市场炒红了双眼艺术名牌,把关注焦点落定在未来艺术家发展路径上,希望带给大家一个截然不同的清新空气。

  在自我、玄幻与新伤痕下的中国艺术家

  题释所谓“七零八落”是近年来我对中国当代艺术中一些年轻艺术家创作状态和倾向的总体印象或概括。曾有年轻艺术家质疑“七零八落”带有贬意的成分。其实,在我看来它只是中性词语对艺术生态的一种形容而已。也许都有相关词语的意思,但我以为具体有着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从字面理解“七零八落”,表示多而杂乱,具有不确定性。多少是中国当下状态的一种真实写照。中国这个越来越多元的时代,不知所终地将把我们带向何方的现代化过程,使一切都变化的急速而扑朔迷离。在艺术创作中,也是缺乏群体意识,更无趋之若鹜的思潮涌现。他们的作品所以难以界定,没有极端,没有具体表现什么意义,只是一个没着没落的存在状态。这种自我抑制或自我放纵的艺术转化,触及了一种情感上或者心理上的真实,就像孤绝的情感和自我尊重的态度。或许,他们这些年轻的艺术家所强调的只是在不确定中张望着不确定的环境,而并非如以往艺术那样只重视“确定的意义”本身。

  二是一般意义上的“年轻一代”,主要是指生长于70、80年代的艺术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物质匮乏的生存困境,他们的表现带有一种“物化”的感情,具有消费主义文化的特征。在消费中,个人才能够发现自己,彰显个体生命的特殊性,消费行为成为个性存在的前提。个体生命的历史和存在被赋予越来越大的意义,这是一种个体生存实在经验的表述。这种经验不是对现实的反抗,而是和现实达成的一种辩证关系。因为,生存对于他们来讲不是个问题,他们的问题是选择的对象和方式,他们已经摆脱了艺术干预生活的一厢情愿式的天真,而更倾向于营造自己的话语空间,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个性和良知。当然这也包含着某种自觉的文化批判意识。但他们已经不存在于上世纪80、90年代常见的与周围环境以及与自身的高度紧张关系,而似乎把各方面的关系都理顺了,没有回避生活中那些不如人意的种种事情。

  三是意味着以往在大历史笼罩下的现代性焦虑,已经幻化为一种后现代的碎片式的情绪与趣味。我以为这是在三方面含义中最为重要的关键词。这里所涉及的“大历史”、“现代性焦虑”、“后现代碎片”的语义,是指自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来,认定我们自己在一个统一的世界史中的落后,试图通过几代人的艰难的集体奋斗和对于世界秩序的反抗而获得一种中国的历史目标的实现,这一历史目标就是中国的富强和个人的解放。但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时期,新中国的发展却完全超越了这一历史的设定和焦虑。我们发现中国当下的发展却是在两个方向上获得的:一是在对于世界秩序的参与中,二是在普通人争取财富,改变人生的努力中,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获得了百年现代史中最为清晰的和平崛起的历史机遇。这种变化使得1979年以来的新时期文化转向了新世纪文化,它超越了新时期对于今天的预测和想象。艺术领域的深刻变化正是在新世纪文化之中发生的,这些变化非常丰富和复杂。但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基本的轨迹已经超越了五四以来文化艺术的历史规定性,有了自己新的可能性。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时代出生的人和当年在匮乏中出生和人们的差异性相当大。他们注重感官的满足,注重即刻的,现实的感性的体验,同时又不能不投射成人世界对于他们将来成长为新的优秀劳动力的期望。需要即刻的消费满足,又在成人世界的面前有强烈的挫折感和逆反的意识,构成了一种文化趣味。为了梳理出一条基本的线索,我在所考察的有限资料中,依据或注重他们作品在消费文化时代中体现的新观念、新趣味以及新方式。而这种“新”的界定,既可以看出他们与上几代艺术家在创作观念、题材、媒介方式上的联系,又能区别出其中的差异。为此,在“消费文化时代的艺术想象”的主题框架内,拟定了“也自我、玄幻的想象、新伤痕”三个单元主题。以此来提示出在消费文化时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当下与未来的延承和演绎。

[attachment=68348]
碎片一:也“自我”将自我形象、自我身体作为创作的主题早已有之,那是自我的一种直接而集中的表现。但我的关注点在于年轻艺术家对“自我”形象的处理和塑造与上世纪90年代,如方力钧、岳敏君、张洹、马六明、宋冬、尹秀珍、苍鑫、朱发东、洪浩、邱志杰等等一批艺术家有着完全不同的意味。方、岳等是将消费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矫揉造作的姿态和暧昧矫饰心理状态,滑稽而夸张地表现出来,隐喻出人们对永恒、深度模式的追寻所形成的焦虑和失望,幻化成消解式的肤浅的脸谱和面具。年轻艺术家的“自我”,不是一个缺少生命力的虚假者,而是现实社会真实自我的再放大或另一个放大。或者说是对“自我”更加精彩、完美,更加偶像化的虚构形象的重塑。如何将自我的人格力量凸现在虚构的维度上,并带到社会现实之中,已成为他们这一代艺术家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本身显示了他们对未来的自信和憧憬。当代社会的特征已变为文化审美与物质享受的悖反与分裂,对唯美的创作也因之在更纯粹的意义上成为人文精神上的自我写照和自恋。这样说稍嫌夸张却并不虚妄。在当代的消费社会,身体越来越成为现代人自我认同的核心。当然,对于身体的兴趣并不是新鲜的事儿,但在当代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的语境中,身体的外形、身体的消费价值成为人们关心的中心,现代城市中各种男女明星的光彩照人的玉照已经成为大众,尤其是少男少女们打造自己身体的标准。在一个把生命意义建立在年轻、性感的身体之上的时代,身体的外在显现于是成为自我完美的一种象征。这与把握自己命运、寻求自我实现的群体意识,已逐渐分散到每个人的利益诉求之中而不复存在的今天,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碎片二:玄幻的想象如果说自我的青春体验是他们的一个看家本事,那么“玄幻想像”则是他们的拿手绝活儿。对他们而言,玄幻的想象似乎要比素朴的写实性绘画更为轻车熟路和得心应手。他们更倾心于打造一个玄幻的世界,依凭骄人的想象力,再加上科幻、魔幻游戏、武侠言情、动漫?等伴随着他们成长的经验与记忆,杂糅成既有时尚性又有实验性的玄幻绘画。作为年轻一代青春生活的亲历者,没有什么世界可以比虚拟的玄幻更能赋予他们这一代人想象的空间。这些玄奇的、刺激的、魔幻的、灵异的、虚拟的故事场景,穿行、转换于前世和现世,历史和现实、过去和未来、人与神、魔与法之间,这种对梦幻的执拗追求,使得这类作品产生了一种诡异的视觉冲击力并有一种颤栗之美。实际上,他们在作品中创造了两个神话系统,一个是玄幻世界;另一个是与社会现实平行的,但又被他们置换了的现实重塑。在玄幻中他们更着力于玄幻场景的制作。“场景”在玄幻中被制作为“异界”。这与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前卫艺术显流中,丑化或自嘲或反讽等语言方式有着完全不同的意味,即通过传统文化的魔幻资源,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网罗了天地人三界种种神奇怪异。这种对“异界”的执拗追求使得他们的作品产生了一种视觉张力,并注入到人性的悲剧之美,一种颤栗之美。写实性的“置换重现”,既可看出作品与现实主义艺术的血缘关系,又反映出他学院式艺术教育的背景。呈现了年轻一代艺术家在对待历史、现实问题上与前几代艺术家的差异与不同的态度和立场。他们的创作不以讴歌这些场景所体现出来的美感为己任,而是在介于一种具体的现实图像与非真实场景之间的界限上,以一种意象的隐喻寻求对现实别有怀抱的判断和思考。



  碎片三:新伤痕新伤痕是对应着80年代初的“伤痕美术”而来的。我借用这个名词是想说明伤痕、残酷也一直是伴随着青春的成长。有批评家推崇“青春残酷”,其实青春本来就残酷。这是一种特定年龄的表现,一种青春期特有的骚动,是一种梦想和逃避相结合的产物。他们追求这样主题,是因为这种文化存在于特定的土壤和环境当中。青春、残酷、伤痕的存在仿佛是对立的两级,然而,它们的相互转化,包含了这一时期生命本身的微妙关系。我所关心的是何以残酷,以及残酷后留下的伤痕,并如何转化为视觉艺术语言之后的表述。新伤痕与“伤痕美术”相比,它们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80年代的伤痕性或者控诉性不在于成长本身,而在于成长过程中的政治环境或者身份。而新伤痕艺术的亲情间的相互眷顾始终伴随着创作者的成长过程。简单地说,在伤痕美术和新伤痕艺术之间,从情感指向而论,前者指向政治,后者指向亲情。他们营造了一个自然的成长环境,从而才能考察出他们成长的本真过程,那就是乐趣与苦难的纠缠与嬉戏,才使他们这样成长。新伤痕艺术是将批判锋芒指向自我,不断地在历史叙述中寻找个人的缺欠。新伤痕艺术把过去的时代作为一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