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9-22 “缺席”当代艺术展
展览空间: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
展览名称:朴栖甫个展
展览开幕日期:2007-9-22
展览开始日期:2007-9-22
展览结束日期:2007-11-18
展览地址:北京朝阳区安外北苑北湖渠朝阳区酿酒厂内
艺术家:朴栖甫
官方网站:[url]http://www.arariobeijing.com
展览前言:
半个多世纪以来,朴栖甫(Park Seo-bo)一直活跃在韩国当代艺术界的前沿,并不断热切追求其自身的发展,而他亦以此闻名于世。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便是广泛收集了朴栖甫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作品,包括其八十年代的黑白手绘作品“描法(Ecriture)”及其主要创作于2000年后的色彩派油画。
朴栖甫于1956年开始了他的艺术之旅,为战后韩国抽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于1957年成立了韩国现代艺术家联合会(Korea Modern Artists Association),向现有的美学实践以及学术艺术(academic art)理论提出了挑战,也因此极大地影响了与其同时代的艺术家。他对现代欧洲艺术概念的兴趣使得他的作品不具有明显的形式但是却透露出自由表现主义的痕迹,而这正是韩国抽象艺术战后发展壮大的informale风格的源头。朴栖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作品,包括“原生质(Protoplasm)”和Genoplasm 系列作品都是informale风格的作品,并利用了存在主义的方法,他创作出了一种特有的语言对时间意识和存在意识提出了质疑。八十年,“描法”(“秘密方法Secret Method”)系列作品使他形成了他如今闻名于世的单色风格。Ecriture一词源自法语“écrit”,意为“描法”。“描法”系列作品的特点是,单色背景中对线条的探究。极简主义的平面上点缀着铅笔勾勒出的线条的无数凹痕,以强调手的重复活动。铅笔所创造出来的这些粗糙而有手感的凹痕在不断的重复活动中、艺术家不断倾空其自身的活动中得以完成。
这部作品于韩国传统的纸画布上完成,艺术家通过不断重复的沸腾与干燥(boiling and drying)的过程挥洒了其生命能量(life energy)。线条创造出的这种纸画布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了绘画活动与画布之间的交叉。朴栖甫通过这种不断重复的活动,展现了其特有的不断恢复与倾空自身的过程。
朴栖甫说:“在二十一世纪这样的数字时代,艺术已经不再局限于艺术家以其在帆布上展示的个性轰炸观众了。当今的艺术必须具备能够治愈现代人所经历的种种压力与痛苦的能力。”他最近的亮彩帆布油画作品极其吸引眼球,在无限绵长的支撑板上为观赏者提供了一种平静的、可以缓解苦痛的视觉空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Melbourne University of Australia)的艺术评论家,尼歌斯?帕帕斯特吉阿迪斯(Nikos Papastergiadis)教授这样评介朴栖甫作品中的治愈力:
“我回想起了走出森林来到空地的那种心情。已然被森林中巨大的橡胶树和高大的灌木丛包围了数个小时,丝毫不确定自己是否已在森林迷失抑或是在森林中缓慢前行。忧虑已在胸腔中叫嚣之时,不得不为突然出现在面前的空地而感叹。那种心灵上的缓解瞬间得以实现。”
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对朴栖甫作品的回顾展示了朴栖甫在艺术上长达半个世纪的沟通与治愈(communication and healing)的艺术理念。朴西浦的单色作品是其倾空自身、不断吸收的表现,同时也代表了二十一世纪油画作品的现状和未来,相信一定能够使观众感到慰藉、受到吸引。
[attachment=84871] [attachment=84872] [attachment=84873] [attachment=84874]


展览名称:朴栖甫个展
展览开幕日期:2007-9-22
展览开始日期:2007-9-22
展览结束日期:2007-11-18
展览地址:北京朝阳区安外北苑北湖渠朝阳区酿酒厂内
艺术家:朴栖甫
官方网站:[url]http://www.arariobeijing.com
展览前言:
半个多世纪以来,朴栖甫(Park Seo-bo)一直活跃在韩国当代艺术界的前沿,并不断热切追求其自身的发展,而他亦以此闻名于世。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便是广泛收集了朴栖甫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作品,包括其八十年代的黑白手绘作品“描法(Ecriture)”及其主要创作于2000年后的色彩派油画。
朴栖甫于1956年开始了他的艺术之旅,为战后韩国抽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于1957年成立了韩国现代艺术家联合会(Korea Modern Artists Association),向现有的美学实践以及学术艺术(academic art)理论提出了挑战,也因此极大地影响了与其同时代的艺术家。他对现代欧洲艺术概念的兴趣使得他的作品不具有明显的形式但是却透露出自由表现主义的痕迹,而这正是韩国抽象艺术战后发展壮大的informale风格的源头。朴栖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作品,包括“原生质(Protoplasm)”和Genoplasm 系列作品都是informale风格的作品,并利用了存在主义的方法,他创作出了一种特有的语言对时间意识和存在意识提出了质疑。八十年,“描法”(“秘密方法Secret Method”)系列作品使他形成了他如今闻名于世的单色风格。Ecriture一词源自法语“écrit”,意为“描法”。“描法”系列作品的特点是,单色背景中对线条的探究。极简主义的平面上点缀着铅笔勾勒出的线条的无数凹痕,以强调手的重复活动。铅笔所创造出来的这些粗糙而有手感的凹痕在不断的重复活动中、艺术家不断倾空其自身的活动中得以完成。
这部作品于韩国传统的纸画布上完成,艺术家通过不断重复的沸腾与干燥(boiling and drying)的过程挥洒了其生命能量(life energy)。线条创造出的这种纸画布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了绘画活动与画布之间的交叉。朴栖甫通过这种不断重复的活动,展现了其特有的不断恢复与倾空自身的过程。
朴栖甫说:“在二十一世纪这样的数字时代,艺术已经不再局限于艺术家以其在帆布上展示的个性轰炸观众了。当今的艺术必须具备能够治愈现代人所经历的种种压力与痛苦的能力。”他最近的亮彩帆布油画作品极其吸引眼球,在无限绵长的支撑板上为观赏者提供了一种平静的、可以缓解苦痛的视觉空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Melbourne University of Australia)的艺术评论家,尼歌斯?帕帕斯特吉阿迪斯(Nikos Papastergiadis)教授这样评介朴栖甫作品中的治愈力:
“我回想起了走出森林来到空地的那种心情。已然被森林中巨大的橡胶树和高大的灌木丛包围了数个小时,丝毫不确定自己是否已在森林迷失抑或是在森林中缓慢前行。忧虑已在胸腔中叫嚣之时,不得不为突然出现在面前的空地而感叹。那种心灵上的缓解瞬间得以实现。”
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对朴栖甫作品的回顾展示了朴栖甫在艺术上长达半个世纪的沟通与治愈(communication and healing)的艺术理念。朴西浦的单色作品是其倾空自身、不断吸收的表现,同时也代表了二十一世纪油画作品的现状和未来,相信一定能够使观众感到慰藉、受到吸引。
[attachment=84871] [attachment=84872] [attachment=84873] [attachment=848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