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游客3名游客掉进现代艺术品“裂缝”中
发起人:弥撒  回复数:6   浏览数:2468   最后更新:2007/10/18 04:41:01 by
[楼主] 嘿呦呦 2007-10-15 02:38:25
[attachment=64118]

[attachment=64119] 

[attachment=64120]

[attachment=64121]

[attachment=64122]

[attachment=64123]

[attachment=64124]

[attachment=64125]

[attachment=64126]     

施勇个展——仔细想想,昨天你究竟干嘛去了?

    昨天施勇的个展人气很盛。展览之后,我听到一些朋友的分手语是:哎,仔细想想啊,你昨天究竟干嘛去了?“仔细想想,昨天你究竟干嘛去了?”这是施勇个展的展名。施勇对三十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都用了这个展名进行了不同方式的逼问。展览以五个投影基本原汁原味地呈现了被逼问人的现场回答。这些被逼问者,包括大学教授、Z/F行政人员、赌徒、发廊妹、隐君子、嫖客以及其他社会闲散人员。这些人面对镜头的状态大都是被动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被问的问题究竟会引向何处。这些看似容易回答的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非常难以应付。如在采访去年的新闻人物——裸体教授莫小新——的时候,莫教授长期对人性与裸体教育专业方面研究的成果根本就使不上劲,因为施勇的提问有意在规避他的研究,这使得莫教授非常无奈。当然,也有一些狡黠的应对者,他们是赌徒或是有过劳教经历的人,这些人沉稳的应答也会使得施勇的提问反显被动。施勇的作品,像是一个临时即要兑现结果的实验,只是实验会在不可控制“情节”中停留或者延异,无法预设与安排。据说,施勇在采访一个发廊妹的时候,被发廊妹的故事感动了,施勇的思路反倒跟着故事在游弋……

    施勇以往的作品,大都以轻松随意信手拈来的特徵而见长,更多好像是在流行文化中反思城市话语。而这次个展中的作品,我觉得从思路到创作方式,是比较问题性的。与其说,这个作品在逼问采访者,倒不如说,作品的整个过程是施勇在逼问自己。我在想,施勇的作品,也许提携了他原本藏匿着的社会人文关怀的一面,也许施勇过去一直想规避的一些东西,今天又转道回来了。
[img]http://artouch.com/imagefile/modern/156/2005091451051656-1.jpg[/img]
[沙发:1楼] guest 2007-10-15 09:06:58
[s:322]
[板凳:2楼] guest 2007-10-15 09:18:11
老金显然比那个姓吴的同志看展览看得认真多了,(*^__^*) 嘻嘻……
顶!!!
[地板:3楼] 嘿!鸟 2007-10-15 11:27:04
[s:327]  [s:327]  [s:327] 没劲。你这样有劲吗?
[4楼] 小明的爷爷 2007-10-18 06:38:29
上党课啊哦啊额阿库拉开裆裤离开的飞平地加快附近的风景放十分交汇阿斯顿大家考虑到记得分打发
[5楼] guest 2007-10-18 07:08:03
这样写,明显就是关系户啊!
[6楼] guest 2007-10-18 15:26:49
老金是个唠叨鬼,最烦了测那。认认真真的每天说一通看似很真诚的屁话还写出来给人看。又矮又壮的,精过剩。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