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咚:南海新冲突,三个战略性后果
水土不服的孔子——华夏文化观察•之十
作者:姜莱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6-20
本站发布时间:2011-6-20 8:49:48
阅读量:121次
孔子从天安门广场灰溜溜撤走之后,红歌声势浩大地开进了北京城。我不知道别人对这件事儿怎么看,只是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一种试验的结束,另一种试验的开始。
前一种叫做和谐社会试验,这种社会试验,把孔子搬出来是必然的,因为孔子就是和谐理论大师。孔子主张恕道、王道、仁,提倡推己及人,和而不同,这些都是和谐文化的精髓。可即便这样,这几年的试验却并不成功。和谐文化没有建立起来,更没有形成神马和谐社会,我们这个社会反倒是变得越来越紧绷了。社会矛盾愈发激烈,官民冲突更加严重,社会俨然已形成干柴烈火之势。于此背景下,孔子下台,红歌登场,是一件可理解的事情。
孔子为何和谐不了这个社会?孔子当然救不了中国,可话又说回来,如今的中国,又有谁能单枪匹马救得了?孔子的问题,不在于他救不救得了中国,而是即便建构和谐文化这种事儿,他也当不了主角儿,只能当配角,装装门面,后来便连配角也不让他当了,他就从天安门广场的边缘悄悄溜了。
这说明,孔子已与我们这个社会严重水土不服,现代中国与孔子,已经格格不入了。现在要问的只是,这种水土不服或格格不入,究竟是从来如此,还是近些年的事儿?是孔子融不进现代社会,还是我们这个有特色的“现代社会”,已经无法包容孔子?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导致了对孔子的态度迥然。现在的中国人当中,有不少人对孔子是持坚决否定态度的。这些人当中,右派左派都有,而且大都是左右阵营中的原旨主义者。原旨主义就是极端主义。一种政治信仰,只要搞到了极端的地步,左或右在本质上就没什么区别了。正如极端的本·拉登一门心思想把“西方人”赶出阿拉伯世界,欧洲的极右派,也在满门心思琢磨着如何将非欧裔的阿拉伯人、非洲人、亚洲人赶出欧洲。中国左右两派的原旨主义者,他们也有信念的交集,那就是都恨不得把精神的孔子彻底掐死,只不过他们要掐死的孔子,精神原型有所不同。
原旨主义右派为何想把孔子彻底埋葬?那是因为他们心目中的孔子,与专制政治有割不断的联系。孔子搞君君臣臣,尊卑有序,孔子以礼制取代法治,仅这么几条,孔子就足以成为右派原旨主义者眼中的沙子。原旨主义左派为何也对孔子恨之入骨?那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人性,只相信阶级性,因此孔子讲仁、恕、礼、信等等,都是骗人的鬼话,是麻醉人民的鸦片。中国的左派和右派,对孔子有不同的认知,但他们都认为孔子害了中国,乃至天朝的官民对立,贫富悬殊,道德危机等,孔子也脱不了干系。
不过,也有人有不同的认知,包括老姜本人。我们这些人是从一个简单问题开始思考的:中国当下的种种危机和烂事儿,真的与孔子有关吗?有了这个疑问,随之而来的种种证据,就会告诉我们,孔子已经与我们没什么鸟关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尚存,但文化传统,包括孔子的思想与精神传统,早已丢失贻尽了。中国社会如今的种种破烂事儿,是我们自己造的孽,与孔子已八竿子打不到一块了。
既然孔子与当下中国的社会危机和矛盾无关,把孔子请出来治病,就是忽悠,瞎胡搞,骗他人也骗自己。孔子讲仁、恕、礼、信,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他的听众多少得是个君子,或者愿意做君子。但在一个争相比试谁更流氓的时代,抬出孔子来搞和谐,就是对牛弹琴。一个淑女跑到妓女堆里讲贞操,收获的只能是羞辱和嘲弄。让淑女当妓女的形象代理人,更是天大的笑话。
土生土长的孔子,早已在中国水土不服,而且这种不服,责任还不在孔子,是我们自己埋葬了一切有价值的精神传统,迷上了另一套价值符号,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有了这点背景知识,我们就会知道,孔子不仅治不了当今天朝的种种恶疾,连装门面也不伦不类。我们还会知道,一个把红灯当通行绿灯的社会,当发生政权的合法性、认可度、凝聚力危机时,红色的卷土重来,非常自然。
红歌与孔子有何不同?它们出场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稳,让社会看起来挺和谐的样子,除此之外,它们就没什么共同语言了。这一点,执政者如今也看明白了。执政者当初把孔子请出来,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们看中了孔子“和而不同”的理念。但他们对“和而不同”作出了一厢情愿的解读,把“不同”解释成了利益的不同,分化甚至两极化,至少是希望臣民们能这样理解。在这种解读下,“和而不同”就变成了权贵的仍旧归权贵,红二代仍是红二代,利益格局不变,但大家伙却能哥両好,和和睦睦相处。这种缺失公平正义,甚至也没有人性尊严做底线的“和而不同”社会,肯定是无法形成的,形成了也不可能持久,除非中华民族是一个庞大的动物群。于是,孔子失去了利用价值,在权贵们的默许下,红歌开始席卷而来。
红歌或者唱红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它与孔子首先的不同,就是它根本不主张“和而不同”,而是希望社会意识形态能高度统一,从思想到情感都能统一到红色所象征的价值上来。做到了这一点,贫富悬殊,官场腐败,特权垄断就能被红歌嘹亮的声波结实遮住;做到了这一点,人们就会在歌声中陶醉,忘掉南海主权的渐行渐远,城管仍在欺负弱势,强拆仍在凶猛进行,民生愈发艰难;做到了这一点,人们就会坚定地认为,红歌只能由红二代领唱,红色是一种只能世袭的颜色。
当然,红歌运动的发起人不会承认这些,他们会说,我们提倡唱红,但并不禁止人们唱其他颜色的歌儿,我们仍尊重多元化。不过这种辩解是苍白的。集团式运动式唱红不是过虚拟生活,是要大把大把烧银子的。唱红之所以能铺天盖地,是因为财政给了它支持,唱红组织者手里捧着纳税人的钱,这才能到处摆场子,而其他颜色的歌就没有这种待遇了。这本身就是一种歧视,歧视就是打压和围剿的开始。另外,唱红的领袖们在说起其初衷时,总是不忘记告诉大家:我们之所以提倡唱红,是因为唱红能提升人们的精气神,能鼓励大家奋发向上,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这些话的另一层意思是,那些不唱红而只唱其他颜色的歌儿的家伙,免不了会萎靡不振,颓废堕落,精神沉沦。有了这些开场白,对大众精神与文化生活的垄断,就埋下了坚实的伏笔。
红歌与孔子的最大不同,则在于孔子诉诸人性,红歌推崇暴力与革命。这一条没什么可争辩的,事实就摆在那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色本来是象征喜庆的颜色,但现在它已经被重新阐释了,与“无数先烈的鲜血”联系起来,成了人的鲜血凝聚的色彩。这种新的颜色哲学一出来,红色就与凝重、庄严、神圣联系起来,并进一步与高尚、纯洁、伟大挂上了钩。最重要的是,鲜血凝成的红色,不管你怎么解释,它一定酝酿着暴力的诉求,并一定有着暴力诉求的威慑力,它的庄严与神圣,也多少与这种诉求存在着联系,而不管这种暴力诉求隐蔽有多深。唯一不同点在于,过去诉诸红色暴力,是为了推翻一个政权;现在暗示这种暴力,是为了昭示天下,老子不惜以鲜血捍卫自己的政权了。
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孔子该退场了。孔子那些软绵绵的恕啊仁啊之类的唠叨,算什么玩意嘛!对政权的维稳来说,它哪里有红歌实用给力嘛!红歌可以统一人的思想乃至情感,红歌所象征的红色,红色所表征的鲜血、暴力和革命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演绎的红色故事、经典、神话等等,又可以威慑乃至俘虏多少颗脑袋?孔子和谐不了中国,老子就不信红色也和谐不了!老子用红色把江山都打下来了,用红色还巩固不了江山?
这不是黔驴技穷,这是别无选择,这也是一种运动惯性。生命乃至物理宇宙的逻辑都告诉我们,过程的结局与开始总是一致的,一切结局都在开始中被设定。如今的权力者,是从红色与暴力开始的,现在社会出现了危机,,他们再次回归这种颜色哲学,实在是天经地义。
只是这种红色回归能持续多久,就得打上大问号了。道理也很简单,地球上不是只有一种颜色,甚至不允许任意拔高其中的某种颜色,否则生命就得完蛋。与孔子不同,孔子的某些思想,不管在现代人的视野中,有多么荒唐、落伍、愚昧,但它终究是与人性、人伦、人之常情链接在一起的。有了这一条,孔子虽然命运多舛,一再被人打翻在地,却能始终做到僵而不死,死而不僵。不像那些忤逆常识与天意,远离人性底线的东东,终究是短命的货。这些东东通常只有两次短暂的生命,第一次以悲剧结尾,第二次以闹剧收场,然后,它们就会在历史的长空下魂飞魄散。
作者:姜莱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6-20
本站发布时间:2011-6-20 8:49:48
阅读量:121次
孔子从天安门广场灰溜溜撤走之后,红歌声势浩大地开进了北京城。我不知道别人对这件事儿怎么看,只是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一种试验的结束,另一种试验的开始。
前一种叫做和谐社会试验,这种社会试验,把孔子搬出来是必然的,因为孔子就是和谐理论大师。孔子主张恕道、王道、仁,提倡推己及人,和而不同,这些都是和谐文化的精髓。可即便这样,这几年的试验却并不成功。和谐文化没有建立起来,更没有形成神马和谐社会,我们这个社会反倒是变得越来越紧绷了。社会矛盾愈发激烈,官民冲突更加严重,社会俨然已形成干柴烈火之势。于此背景下,孔子下台,红歌登场,是一件可理解的事情。
孔子为何和谐不了这个社会?孔子当然救不了中国,可话又说回来,如今的中国,又有谁能单枪匹马救得了?孔子的问题,不在于他救不救得了中国,而是即便建构和谐文化这种事儿,他也当不了主角儿,只能当配角,装装门面,后来便连配角也不让他当了,他就从天安门广场的边缘悄悄溜了。
这说明,孔子已与我们这个社会严重水土不服,现代中国与孔子,已经格格不入了。现在要问的只是,这种水土不服或格格不入,究竟是从来如此,还是近些年的事儿?是孔子融不进现代社会,还是我们这个有特色的“现代社会”,已经无法包容孔子?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导致了对孔子的态度迥然。现在的中国人当中,有不少人对孔子是持坚决否定态度的。这些人当中,右派左派都有,而且大都是左右阵营中的原旨主义者。原旨主义就是极端主义。一种政治信仰,只要搞到了极端的地步,左或右在本质上就没什么区别了。正如极端的本·拉登一门心思想把“西方人”赶出阿拉伯世界,欧洲的极右派,也在满门心思琢磨着如何将非欧裔的阿拉伯人、非洲人、亚洲人赶出欧洲。中国左右两派的原旨主义者,他们也有信念的交集,那就是都恨不得把精神的孔子彻底掐死,只不过他们要掐死的孔子,精神原型有所不同。
原旨主义右派为何想把孔子彻底埋葬?那是因为他们心目中的孔子,与专制政治有割不断的联系。孔子搞君君臣臣,尊卑有序,孔子以礼制取代法治,仅这么几条,孔子就足以成为右派原旨主义者眼中的沙子。原旨主义左派为何也对孔子恨之入骨?那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人性,只相信阶级性,因此孔子讲仁、恕、礼、信等等,都是骗人的鬼话,是麻醉人民的鸦片。中国的左派和右派,对孔子有不同的认知,但他们都认为孔子害了中国,乃至天朝的官民对立,贫富悬殊,道德危机等,孔子也脱不了干系。
不过,也有人有不同的认知,包括老姜本人。我们这些人是从一个简单问题开始思考的:中国当下的种种危机和烂事儿,真的与孔子有关吗?有了这个疑问,随之而来的种种证据,就会告诉我们,孔子已经与我们没什么鸟关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尚存,但文化传统,包括孔子的思想与精神传统,早已丢失贻尽了。中国社会如今的种种破烂事儿,是我们自己造的孽,与孔子已八竿子打不到一块了。
既然孔子与当下中国的社会危机和矛盾无关,把孔子请出来治病,就是忽悠,瞎胡搞,骗他人也骗自己。孔子讲仁、恕、礼、信,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他的听众多少得是个君子,或者愿意做君子。但在一个争相比试谁更流氓的时代,抬出孔子来搞和谐,就是对牛弹琴。一个淑女跑到妓女堆里讲贞操,收获的只能是羞辱和嘲弄。让淑女当妓女的形象代理人,更是天大的笑话。
土生土长的孔子,早已在中国水土不服,而且这种不服,责任还不在孔子,是我们自己埋葬了一切有价值的精神传统,迷上了另一套价值符号,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有了这点背景知识,我们就会知道,孔子不仅治不了当今天朝的种种恶疾,连装门面也不伦不类。我们还会知道,一个把红灯当通行绿灯的社会,当发生政权的合法性、认可度、凝聚力危机时,红色的卷土重来,非常自然。
红歌与孔子有何不同?它们出场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稳,让社会看起来挺和谐的样子,除此之外,它们就没什么共同语言了。这一点,执政者如今也看明白了。执政者当初把孔子请出来,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们看中了孔子“和而不同”的理念。但他们对“和而不同”作出了一厢情愿的解读,把“不同”解释成了利益的不同,分化甚至两极化,至少是希望臣民们能这样理解。在这种解读下,“和而不同”就变成了权贵的仍旧归权贵,红二代仍是红二代,利益格局不变,但大家伙却能哥両好,和和睦睦相处。这种缺失公平正义,甚至也没有人性尊严做底线的“和而不同”社会,肯定是无法形成的,形成了也不可能持久,除非中华民族是一个庞大的动物群。于是,孔子失去了利用价值,在权贵们的默许下,红歌开始席卷而来。
红歌或者唱红作为一种价值选择,它与孔子首先的不同,就是它根本不主张“和而不同”,而是希望社会意识形态能高度统一,从思想到情感都能统一到红色所象征的价值上来。做到了这一点,贫富悬殊,官场腐败,特权垄断就能被红歌嘹亮的声波结实遮住;做到了这一点,人们就会在歌声中陶醉,忘掉南海主权的渐行渐远,城管仍在欺负弱势,强拆仍在凶猛进行,民生愈发艰难;做到了这一点,人们就会坚定地认为,红歌只能由红二代领唱,红色是一种只能世袭的颜色。
当然,红歌运动的发起人不会承认这些,他们会说,我们提倡唱红,但并不禁止人们唱其他颜色的歌儿,我们仍尊重多元化。不过这种辩解是苍白的。集团式运动式唱红不是过虚拟生活,是要大把大把烧银子的。唱红之所以能铺天盖地,是因为财政给了它支持,唱红组织者手里捧着纳税人的钱,这才能到处摆场子,而其他颜色的歌就没有这种待遇了。这本身就是一种歧视,歧视就是打压和围剿的开始。另外,唱红的领袖们在说起其初衷时,总是不忘记告诉大家:我们之所以提倡唱红,是因为唱红能提升人们的精气神,能鼓励大家奋发向上,树立高尚的人生观。这些话的另一层意思是,那些不唱红而只唱其他颜色的歌儿的家伙,免不了会萎靡不振,颓废堕落,精神沉沦。有了这些开场白,对大众精神与文化生活的垄断,就埋下了坚实的伏笔。
红歌与孔子的最大不同,则在于孔子诉诸人性,红歌推崇暴力与革命。这一条没什么可争辩的,事实就摆在那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色本来是象征喜庆的颜色,但现在它已经被重新阐释了,与“无数先烈的鲜血”联系起来,成了人的鲜血凝聚的色彩。这种新的颜色哲学一出来,红色就与凝重、庄严、神圣联系起来,并进一步与高尚、纯洁、伟大挂上了钩。最重要的是,鲜血凝成的红色,不管你怎么解释,它一定酝酿着暴力的诉求,并一定有着暴力诉求的威慑力,它的庄严与神圣,也多少与这种诉求存在着联系,而不管这种暴力诉求隐蔽有多深。唯一不同点在于,过去诉诸红色暴力,是为了推翻一个政权;现在暗示这种暴力,是为了昭示天下,老子不惜以鲜血捍卫自己的政权了。
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孔子该退场了。孔子那些软绵绵的恕啊仁啊之类的唠叨,算什么玩意嘛!对政权的维稳来说,它哪里有红歌实用给力嘛!红歌可以统一人的思想乃至情感,红歌所象征的红色,红色所表征的鲜血、暴力和革命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演绎的红色故事、经典、神话等等,又可以威慑乃至俘虏多少颗脑袋?孔子和谐不了中国,老子就不信红色也和谐不了!老子用红色把江山都打下来了,用红色还巩固不了江山?
这不是黔驴技穷,这是别无选择,这也是一种运动惯性。生命乃至物理宇宙的逻辑都告诉我们,过程的结局与开始总是一致的,一切结局都在开始中被设定。如今的权力者,是从红色与暴力开始的,现在社会出现了危机,,他们再次回归这种颜色哲学,实在是天经地义。
只是这种红色回归能持续多久,就得打上大问号了。道理也很简单,地球上不是只有一种颜色,甚至不允许任意拔高其中的某种颜色,否则生命就得完蛋。与孔子不同,孔子的某些思想,不管在现代人的视野中,有多么荒唐、落伍、愚昧,但它终究是与人性、人伦、人之常情链接在一起的。有了这一条,孔子虽然命运多舛,一再被人打翻在地,却能始终做到僵而不死,死而不僵。不像那些忤逆常识与天意,远离人性底线的东东,终究是短命的货。这些东东通常只有两次短暂的生命,第一次以悲剧结尾,第二次以闹剧收场,然后,它们就会在历史的长空下魂飞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