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方周末之死看中国媒体独立性缺失之体制根源
发起人:独立性 回复数:1
浏览数:1526
最后更新:2007/12/19 04:34:47 by
黄远生之死与知识分子的独立性
唐振常《川上集》收录了写黄远生的三篇文章,分别就黄远生的死因、黄远生的“忏悔”、黄远生的时评作了细密周到的精彩论说,颇可一阅。在《黄远庸之死》(黄远生本名为基,远庸是他的字,当记者后,始以“远生”之笔名行于世。——s注)一文中,作者讨论了远生的死因,然后有几句话,值得我们的注意:
“林志钧(黄远生好友,《远生遗著》的编订人。——s注)的判断是合理的:‘他的致死原因,简单说来,就是对于某党中之某部分人一向太瞧不起,而自己又在北京混了多少年,因为新闻事业的关系,又有人要利用他。’(《远生遗著》序)那就是国民党欲置之死地,袁世凯要利用他。袁世凯利用之不成,国民党却没有放过他”。
黄远生生于1885年,1915年在美国死于革命党人之手。以进士出身而投身新闻活动,出旧入新,牛刀杀鸡,在中国新闻人中,他可算是独一无二。戈公振誉其为“报界奇才”,学术界更捧之为中国通讯文体的开创者。然天不假年,赋命不辰,天纵英才,竟尔甫届而立,即告作古,死于非命,真令人唏嘘再四者!
唐振常先生的话很明白,黄远生之死,就是因为给袁世凯说了几句好话,国民党便以为他拥袁,故“欲置之死地”。其实黄远生对袁世凯的批判也非常尖锐,比如他说:“袁总统者,在世界历史上,虽永不失为中国怪杰之资格,而在吾国历史上,终将为亡国之罪魁”。袁世凯后来看中他手中的笔,要他为恢复帝制事鼓吹鼓吹,他便四处躲避,甚至辞去报社职务,坚守了一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底线。但政党政治,粗枝大叶,哪里会顾及到这些深微委曲之处呢?黄远生之死,也就是必然的了。
唐先生文章最后,还有一段话,说得很沉痛,也值得我们抄下来,仔细体会:
“远生之死,实在是一悲剧。远生个人的悲剧,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中国政治的悲剧。中国知识分子欲求保持其独立的人格,在中国社会,在政党纷争中,难矣!非此即彼,非杨即墨,国民党太不容人,也就难加深究了。死一方从事新闻事业四、五年大露才华之远生,诚可惜。扭曲了多少有才有志的知识分子,勿宁更可叹”。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九儒十丐”,知识分子的地位仅仅比叫花子高一等。在现代社会的政党政治架构中,不论是追求新闻自由还是思想独立,或是修明政治,知识分子都仍然找不到自己的落脚点,俯仰依违,转喉触讳,动辄得咎,茫茫然,凄凄然,无法建立起作为一个独立阶层的独立性,无法找到自己的尊严之所在,无法施展自己的一腔抱负,徒然唯唯诺诺,郁郁而终。黄远生是一个远例,同时也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近例。唐先生说得对,这是“悲剧”。然而,这更是耻辱!(from tianya)
唐振常《川上集》收录了写黄远生的三篇文章,分别就黄远生的死因、黄远生的“忏悔”、黄远生的时评作了细密周到的精彩论说,颇可一阅。在《黄远庸之死》(黄远生本名为基,远庸是他的字,当记者后,始以“远生”之笔名行于世。——s注)一文中,作者讨论了远生的死因,然后有几句话,值得我们的注意:
“林志钧(黄远生好友,《远生遗著》的编订人。——s注)的判断是合理的:‘他的致死原因,简单说来,就是对于某党中之某部分人一向太瞧不起,而自己又在北京混了多少年,因为新闻事业的关系,又有人要利用他。’(《远生遗著》序)那就是国民党欲置之死地,袁世凯要利用他。袁世凯利用之不成,国民党却没有放过他”。
黄远生生于1885年,1915年在美国死于革命党人之手。以进士出身而投身新闻活动,出旧入新,牛刀杀鸡,在中国新闻人中,他可算是独一无二。戈公振誉其为“报界奇才”,学术界更捧之为中国通讯文体的开创者。然天不假年,赋命不辰,天纵英才,竟尔甫届而立,即告作古,死于非命,真令人唏嘘再四者!
唐振常先生的话很明白,黄远生之死,就是因为给袁世凯说了几句好话,国民党便以为他拥袁,故“欲置之死地”。其实黄远生对袁世凯的批判也非常尖锐,比如他说:“袁总统者,在世界历史上,虽永不失为中国怪杰之资格,而在吾国历史上,终将为亡国之罪魁”。袁世凯后来看中他手中的笔,要他为恢复帝制事鼓吹鼓吹,他便四处躲避,甚至辞去报社职务,坚守了一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底线。但政党政治,粗枝大叶,哪里会顾及到这些深微委曲之处呢?黄远生之死,也就是必然的了。
唐先生文章最后,还有一段话,说得很沉痛,也值得我们抄下来,仔细体会:
“远生之死,实在是一悲剧。远生个人的悲剧,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中国政治的悲剧。中国知识分子欲求保持其独立的人格,在中国社会,在政党纷争中,难矣!非此即彼,非杨即墨,国民党太不容人,也就难加深究了。死一方从事新闻事业四、五年大露才华之远生,诚可惜。扭曲了多少有才有志的知识分子,勿宁更可叹”。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九儒十丐”,知识分子的地位仅仅比叫花子高一等。在现代社会的政党政治架构中,不论是追求新闻自由还是思想独立,或是修明政治,知识分子都仍然找不到自己的落脚点,俯仰依违,转喉触讳,动辄得咎,茫茫然,凄凄然,无法建立起作为一个独立阶层的独立性,无法找到自己的尊严之所在,无法施展自己的一腔抱负,徒然唯唯诺诺,郁郁而终。黄远生是一个远例,同时也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近例。唐先生说得对,这是“悲剧”。然而,这更是耻辱!(from tia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