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我标准的人是有魅力的
发起人:独立性  回复数:0   浏览数:1423   最后更新:2007/12/18 03:40:00 by
[楼主] 独立性 2007-12-18 03:40:00
从南方周末之死看中国媒体独立性缺失之体制根源
 

 

当我们辨别风向时固然可以看风向标,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辨别真正的方向时从来都是看指南针的!

 

如果你永远只让一只鸟在笼子里飞,你是不能说你给了它自由的。

                                                                                                                                    ――――――沙漠玫瑰

           

           

          从南方周末之死看中国媒体独立性缺失之体制根源

 

南方周末死了,那个激浊扬清、疾呼公正、为沉闷的被官样文章压抑的中国媒体带来一丝清风,从而给我这个穷学生一个理由坚持买它一年的南方周末死了。

还记得那封辞职信上的一句话:我们曾经是雅典的公民,现在却被迫成为斯巴达的臣民。当时头脑中泛出来的是《三国演义》中司马颖川感叹诸葛亮的那句话:“卧龙得逢其主,不逢其时,奈何!”确实如此,我们说时势造英雄,纵使如何英雄了得,生不逢时也只有仰天长叹。当初看南方周末的时候我头脑中一直存有个好大的疑惑:这么另类的报纸的红火是否说明了某种积极的信号?现在看来我是过于天真了。历经二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在经济文明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同样有目共睹的是政治文明的滞后,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我说:南方周末死了不奇怪,它要真的活下来了才奇怪!(当然,我说的是那个有自己风骨的南方周末,不是现在这个徒具其名的行尸走肉)

当好多人把矛头指向那些以主编面目出现的优秀的新闻检查官时,我还是要说:你太过天真的善良了!当一个人出了问题,我们可以说是这个人自己的问题,但当千百万好人出了问题或者说好人越来越少,我们就不得不问是不是社会或者说塑造这个社会的体制出了问题!一个优秀报纸的死亡和一个优秀的新闻检查官的出现只是整个媒体独立性缺失的表象,而这种媒体的附庸性最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某种体制性的缺陷。

美国立宪先哲托马斯·杰斐逊说过:我宁要一个没有Z/F的报纸,也不要一个没有报纸的Z/F!而我们呢,我们的媒体有什么呢,或许关于媒体价值的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就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人民的喉舌是不消说的了,倘果真如此的话,深受普通民众尊重的南方周末也就不会死了,那么剩下的好像就是党的喉舌了,因为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么,三个代表的伟大意义是不用说的了,但是有个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喉舌是受制于大脑的,也就是受制于那个领导一切的中心的。沙漠玫瑰认为这就是中国媒体现状的体制性症结所在:媒体从来就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来设计的,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来体现的,而工具是无所谓思想或者说理性可言的,但思想性却恰恰是媒体价值的灵魂所在―――相信大家都承认一张报纸的灵魂在于奉行自己价值理念和坚持其自有风骨的那批编辑记者,而不是一堆哪怕是最先进的印刷机!

在今日中国体制下,媒体获得公众的的关注大体有两种途径:一类,是依附政治权威,坚持政治正确高于一切,至于思想性或者说自己的理念则是谈不上的,这类媒体的价值就像一个风向标:它永远指向目前最正确的那个方向,也正是因为如此,它从来都没有指向或者说坚持过正确的方向。另一类,是坚持自己风骨,有自己的价值理念,它们依靠对真理的坚持和对真相的追寻赢得公众的尊敬。前类媒体如人民日报,后类媒体如死去的南方周末!“有些报纸活着,它已死了,有些报纸死了,它却还活着”。如果你认为报纸上讲的什么都是真理,那么你要是把建国以来的人民日报看过一遍的话你肯定会疯掉的:你恐怕从来没见过这么一个经常狠扇自己耳光把否定之否定辩证法用的炉火纯青的报纸。这种报纸想赢得公众的尊敬或者说历史的肯定?你还是杀了我吧!当我们辨别风向时固然可以看风向标,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辨别真正的方向时从来都是看指南针的!

沙漠玫瑰是学法律的,我承认:当我今天坐在这里写下这些东西只需要冒着被管理员杀档的风险,而不必冒着被枪毙的危险时,我是比原来有了更多的言论自由。这也正是好多附庸媒体鼓吹形势一片大好的惯用依据,这其实是混淆了一个界限:我现在拥有的只是个人话语权,而不是天赋的宪法保障的公众话语权!如果你永远只让一只鸟在笼子里飞,你是不能说你给了它自由的。当我一天只能通过互联网这种影响力毕竟有限而不能通过报纸等更大众化的媒体来表达我的观点,我就一天可以说:实现真正的言论自由的路还很长。

沙漠玫瑰喜欢看历史,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清末民初,立宪派革命派就中国政体选择相互论战时,立宪派云:中国民众民智未开,民智未明。革命派针锋相对:民智未开,即以革命开之,民智未明,即以革命明之。今日之中国,是不大谈革命的,尽管我党是靠革命起家的,也只谈改革了,而任何改革尤其是政治文明的改革,是以民众意识的觉醒为前提的,鲁迅老爷子的文学唤醒民众就足为例证。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讨论也是一种民众意识的觉醒和对他人的唤醒,尽管还只能在互联网这个还不是那么大众化的的平台上讨论。正是从唤醒民众意识这个历史价值的角度讲,我敢说:南方周末死了,但它的价值还活着,我也相信,若干年后,中国历史书写政治文明发展史,尤其是媒体对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的价值时,死去的南方周末绝对有它应有的篇章。我谨以此期冀来祭奠死去的的南方周末。

正如我绝不相信堂·吉坷德是以雅谑的意义来照耀人类历史一样,我也绝不相信独立媒体在唤醒民众意识从而推动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中的价值会永远得不到承认!对于创造了死去的南方周末的那些记者编辑,我要说:我敬重你们!

[沙发:1楼] 5藤子 2007-12-19 04:34:47
说出了我想说的!!顶!!!!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