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言论
发起人:独立性  回复数:0   浏览数:1835   最后更新:2007/12/18 04:37:05 by
[楼主] 独立性 2007-12-18 04:37:05
关于独立电影



      独立电影(Independent film 或Indie film)是指没有主流电影公司赞助的小成本电影。

      “独立电影”的概念来源于上个世纪中期的Hollywood。当时的Hollywood由所谓“八大电影公司”所垄断,一部电影拍摄的运作遵循步骤严谨的“制片人制度”。这种“制片人制度”的目标完全瞄准市场,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尽管这种制度为电影事业带来的大量资金,但也限制了电影创作者的发挥空间。于是,一批电影人摆脱“八大电影公司”的控制,自筹资金,甚至自己编写剧本,自己担任导演,拍出了许多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强的电影,被人们称为“独立电影”。

      从技术角度上讲,“独立电影”是指某部电影在资金投入和制作上不隶属于任何电影集团、公司(或制片厂),主要依靠制片人或导演本身通过各种渠道融取资金,甚至包括个人出资等形式来制作影片。在国外它是对一部影片经济投入程度的标识(不过独立也可以有大制作),在国内它仅仅意味着一种简便的拍片手段。独立电影在题材、拍摄手法、表达方式上由于受到出资方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可以涉及到一些主流影片较少涉及的范围,也更能不表现出电影制作者的个人特点。不过同时也是由于资金的原因,往往独立制片的场地、道具、演员、服装等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独立电影题材不限,即可拍商业片,也可以拍艺术片。其发行方式同专业商业电影发行有些不同,一般规模比较小,但审核同其它电影一样,在国内只要不违法违规就行。独立电影有权利参加任何电影奖项,即使是学生实习拍摄的这种小短片都可以,但有没有资格参加,要看你拍摄的怎么样了。

      这类电影都以创作者的个人意志为电影的灵魂,创作者在摄制过程中拥有最高的创作操控权利。也正因为此点,独立电影根据创作者的个人水准,拍摄的电影可以是艺术品位非常高的精品,也很可能是粗制滥造的垃圾。

    今天,独立电影发展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时期,一方面,独立导演们的另类风格已被影评人和影迷们所接受,慢慢发展成为与主流电影并列的电影流派;另一方面,独立电影所谓的“独立”概念也越来越模糊,它更倾向于指脱离了国家所有的制片体系的另类群体,是一种风格和精神上的独立,更加张扬导演的个性与才华,因此现在独立电影更多的价值是成为更多的有才华的导演用来浮出水面的工具。

    独立电影的核心是独立精神。不受制于商业机制,不以盈利为第一目的。它以个人表达为主,讲求创作的自主与自由。对独立精神的坚守需要一种清明的意识和强大的原创力,有了它,即使处于电影工业机制之中也可能成为相对独立的特例;没有它,独立电影的概念就会沦为一种刻意标榜和虚张声势。

      自1990年张元独立制作低成本电影《妈妈》以来,中国独立电影制作领域已经历了坎坷的10年。至今,中国当代独立电影已问世将近30部,其中在国际影展上入围的已有20多部,获得各类奖项(包括几项金奖)的已达10余部,将近占独立制片总数的一半。这些严肃和深刻的作品,正以自己不屈不饶的姿态,对海外观众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保持中国电影艺术家的另一个层面上的尊严。

    中国独立电影

    王超—《安阳婴儿》、 睁开两眼看婴儿  、 真正地面对真正

    于晓洋—《迷岸》

    吕乐—《诗意的年代》 、《赵先生》

    章明—《巫山云雨》

    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 、《扁担·姑娘》

    贾樟柯—《站台》、《小武》

[沙发:1楼] guest 2008-02-05 06:39:03
阿巴斯展览开幕式现场与大家分享!
[url]http://bamoic.info/video/abbasopening/1.mov
[url]http://bamoic.info/video/abbasopening/2.mov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