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万
[attachment=67446]
夏小万,1959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获文学学士学位。1983-1984年任机械工业出版社美编。创作《天体》《幻》《魔—巴洛克》《家庭》等组画。1984年至今调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任副教授,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
1985年 《幻》《超自然》《天地》参加在故宫举办的“十一月画展”。
1987年 《梦想》《先灵》《人圈》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走向未来画展”。
1988年 《母与子》《呼唤》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
1991年 《告别母爱》《骇》《空想天穹》《初升的太阳》《生涯》《多么悲伤》等,参加北京“’91三月画展”,香港汉雅轩画廊举办的“后’89中国新艺术展”。
1992年 《浪子多情》《牧人》《迷狂》《多么悲伤》《生涯》《告别母爱》《空想天穹》等参加伦敦MARLBOROUGH画廊“后’89中国新艺术展”及在悉尼举办的同名画展。
1993年 赴日本参观考察。
1994年 《不再消逝》《城市之光》 《浴》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坠落与期待》参加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四月画展”。
1996年 《亦近亦远》《重复的开端》参加北京“重复开始”画展,并赴俄罗斯参观考察。
1998年 《照照》《漂浮》《逃奔》《1+1=?》参加匈牙利MEDIAWAVE光影艺术节邀请展;在香港SCHOENI画廊举办“仰望的世界”个人画展,并出版同名画册。
1998年 仰望的世界 香港SCHOENI画廊
2000年 《骇》入选“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出版《夏小万素描集》(河北教育出版社),素描作品入选《中国当代素描艺术》(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1年 《黑底色系列》参加“焦虑素描形象展”(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无题》参加“北京油画邀请展”(北京国际艺苑),《形》系列参加“成都双年展 2001”(四川成都)。
2002年 参加“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中华世纪坛)。
2003年 参加在中国、英国、澳大利亚举办的“国际素描艺术大展”。 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你怎么看?—夏小万纸上作品展”。
2003年 “你怎么看?——夏小万纸上作品展”今日美术馆 北京
2004年 参加在北京四合苑画廊举办的“难题—四合苑艺术家群展”,和在韩国光州举办的“2004亚洲当代艺术展”,并在青岛时代名人美术馆举办“夏小万精品展”。
2004年 “夏小万精品展” 时代名人美术馆 青岛
2005年 艺术110 画廊联展 北京 中国参加在瑞士举办的“麻将”当代艺术展。
2005年 “麻将 西克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瑞士、德国
[attachment=67446]
夏小万,1959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获文学学士学位。1983-1984年任机械工业出版社美编。创作《天体》《幻》《魔—巴洛克》《家庭》等组画。1984年至今调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任副教授,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
1985年 《幻》《超自然》《天地》参加在故宫举办的“十一月画展”。
1987年 《梦想》《先灵》《人圈》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走向未来画展”。
1988年 《母与子》《呼唤》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
1991年 《告别母爱》《骇》《空想天穹》《初升的太阳》《生涯》《多么悲伤》等,参加北京“’91三月画展”,香港汉雅轩画廊举办的“后’89中国新艺术展”。
1992年 《浪子多情》《牧人》《迷狂》《多么悲伤》《生涯》《告别母爱》《空想天穹》等参加伦敦MARLBOROUGH画廊“后’89中国新艺术展”及在悉尼举办的同名画展。
1993年 赴日本参观考察。
1994年 《不再消逝》《城市之光》 《浴》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坠落与期待》参加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四月画展”。
1996年 《亦近亦远》《重复的开端》参加北京“重复开始”画展,并赴俄罗斯参观考察。
1998年 《照照》《漂浮》《逃奔》《1+1=?》参加匈牙利MEDIAWAVE光影艺术节邀请展;在香港SCHOENI画廊举办“仰望的世界”个人画展,并出版同名画册。
1998年 仰望的世界 香港SCHOENI画廊
2000年 《骇》入选“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出版《夏小万素描集》(河北教育出版社),素描作品入选《中国当代素描艺术》(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1年 《黑底色系列》参加“焦虑素描形象展”(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无题》参加“北京油画邀请展”(北京国际艺苑),《形》系列参加“成都双年展 2001”(四川成都)。
2002年 参加“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中华世纪坛)。
2003年 参加在中国、英国、澳大利亚举办的“国际素描艺术大展”。 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你怎么看?—夏小万纸上作品展”。
2003年 “你怎么看?——夏小万纸上作品展”今日美术馆 北京
2004年 参加在北京四合苑画廊举办的“难题—四合苑艺术家群展”,和在韩国光州举办的“2004亚洲当代艺术展”,并在青岛时代名人美术馆举办“夏小万精品展”。
2004年 “夏小万精品展” 时代名人美术馆 青岛
2005年 艺术110 画廊联展 北京 中国参加在瑞士举办的“麻将”当代艺术展。
2005年 “麻将 西克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瑞士、德国

作为一位画家,夏小万经过不断的实践突破了绘画的边界,建立了一种新的看画的方式。他从医学手术的X光切片中获得了灵感和方法,把平面绘画转化成了立体效果集材料、科技、绘画的综合,既保持了绘画的手工性,又注入了装置和雕塑因素,并表现了一种冷酷、荒诞而怪异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绘画装置改变了观众的看画方式,观众被这种介乎雕塑、装置、绘画的人物形态所着迷,并被牵动的移动的不同视角去欣赏作品,去思索画家是如何创作的。显然,如果要界定夏小万的作品,就会发现具有非常模糊而暧昧的特点雕塑、绘画、装置、摄影、医学技术的综合。因此,他的这种鲜明而个性的艺术方法代表了中国当代新绘画的趋向。
[attachment=67466]
[attachment=67467]
[attachment=67468]
[attachment=67469]
[attachment=67470]
[attachment=67471]




[attachment=67466]
[attachment=67467]
[attachment=67468]
[attachment=67469]
[attachment=67470]
[attachment=67471]






夏小万成名于“新潮美术”时期,其后参加了北京“89现代艺术大展”和其后的“后89中国新艺术展”。作为调和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早期代表性人物,夏小万以悸动的灵魂形象蜚声画坛,其作品充斥着大量象征性的符号,比如荒野、天穹、幽灵以及天地上颇为神秘的红色亮光,至今让观众记忆犹新。
在夏小万的大部分作品中,人物形状都接近扭曲,混杂在一起,看起来像是处在一种躁动不安的不断的蜕变状态。这些人物显示了各种看似相悖的主题,如生命和死亡,身体的腐朽和回归胚胎的状态。如果从物体的质感或是大众接受的美学标准来看,夏小万作品中轻盈如空气般的主题是没有形态的,它们代表了一种不断的转换,这种转化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这些主题对于中国传统哲学进行了隐喻性的借用,也是对于世界和万物存在中各种同时发生、互相冲突的力量和其循环往复的性质的表达。
在《奔马》中,“非写实”的语言和超现实的画面氛围延续了夏小万的一贯风格。“奔马”似乎是来自于天外的神灵,灵气且飘逸,抒情般的韵味更让画面增添了一种梦幻般的视觉美感。
[attachment=67488]
《爱》.
[attachment=67489]
《奔腾》.
[attachment=67490]
《城市夜景》
[attachment=67491]
《踱荒者》
[attachment=67492]
《飞马》
[attachment=67493]
《老P》
[attachment=67494]
《聊》2000





在夏小万的大部分作品中,人物形状都接近扭曲,混杂在一起,看起来像是处在一种躁动不安的不断的蜕变状态。这些人物显示了各种看似相悖的主题,如生命和死亡,身体的腐朽和回归胚胎的状态。如果从物体的质感或是大众接受的美学标准来看,夏小万作品中轻盈如空气般的主题是没有形态的,它们代表了一种不断的转换,这种转化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这些主题对于中国传统哲学进行了隐喻性的借用,也是对于世界和万物存在中各种同时发生、互相冲突的力量和其循环往复的性质的表达。
在《奔马》中,“非写实”的语言和超现实的画面氛围延续了夏小万的一贯风格。“奔马”似乎是来自于天外的神灵,灵气且飘逸,抒情般的韵味更让画面增添了一种梦幻般的视觉美感。
[attachment=67488]
《爱》.
[attachment=67489]
《奔腾》.
[attachment=67490]
《城市夜景》
[attachment=67491]
《踱荒者》
[attachment=67492]
《飞马》
[attachment=67493]
《老P》
[attachment=67494]
《聊》2000







夏小万的素描得益于中央美术学院的造型训练,但他不以客观准确地摹仿事物对象为目标。看看这个展厅里展出的纸上作品,无不是想在自己与看见的事物对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希望在人与外部世界之间谋求一种默契的同谋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你怎么看”。夏小万的“看”法,比起学院经典的“看”法,是更为原发生的方式。直觉、感性、欲望、爱欲、性感——这些身体直接相关的品性,在经典的“看”中往往都被筛洗清理过了,但在夏小万的素描里它们却恣意生长。这里所讲的身体,除肉体外还有社会、文化、实践等丰富的意蕴。夏小万对于最动人、最有原本生成力的生命状态的追逐,以及他对人之存在(being)、人之生存(living)的关切,将自身引导到身心整体的“看”与“问”。平常我们天经地义地认为人离不开意识,笛卡尔讲“我思故我在”。但在夏小万画中,人体可以是躯体和心灵的一种原本的结合。夏小万也汲汲于这个“我思”,不过他的这个“我思”是完全可以沉浸到人类的身体里的,是孕育在形体的生命里的。形不再是对主体或社会的内容的叙述工具,而是生命内容饱满的体验世界。素描的对象经过人的内心体验的理解活动,才超越了它的物性而真正地具有了形象性的,也即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意象”。夏小万的素描,不只是描摹对象单纯的外观,而与人的存在因素发生了关联。通过“直观的想象力”,它们摆脱了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既定规范,颠覆了我们惯常的看的经验与方式,向“看”的霸权提出了有力的质疑,而将我们的艺术思维带到了一个切切实实的原本发生的境域之中。看什么、怎么看以及何以如此看,都与我们的存在体验紧密相关。
宋晓霞
2003年8月4日
[attachment=67531]
《梦想》
[attachment=67532]
《迷》
[attachment=67533]
《水底》2004
[attachment=67534]
《四头联像》
[attachment=67535]
《无题》1994
[attachment=67536]
《邢天们》2002




宋晓霞
2003年8月4日
[attachment=67531]
《梦想》
[attachment=67532]
《迷》
[attachment=67533]
《水底》2004
[attachment=67534]
《四头联像》
[attachment=67535]
《无题》1994
[attachment=67536]
《邢天们》2002






[attachment=67557]
《浴缸·肢体》1999
[attachment=67558]
红马
[attachment=67559]
环
[attachment=67560]
梦想
[attachment=67561]
母与子
[attachment=67562]
柔




《浴缸·肢体》1999
[attachment=67558]
红马
[attachment=67559]
环
[attachment=67560]
梦想
[attachment=67561]
母与子
[attachment=67562]
柔





